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说我一开始是拒绝的!
唯一造反成功的就是,因为造反成功,所以他的造反不叫造反只能叫靖难之役,从小就跟父亲很像,善于打仗,英明神武,跟和善的太子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其实朱元璋虽然喜欢疼爱太子,却不是很喜欢朱标,因为他觉得朱标太善良,朱棣在北京就藩,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要说他对于皇位没有渴求那也是假的,也只是想想,因为有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的早逝,给了朱棣希望,太子早逝,自己作为儿子中的一员应该有希望能够成为太子的,朱元璋太疼爱朱标了,以至于直接越过了自己的儿子,传位给了太孙,这让朱棣的皇位之梦又破灭了,对于皇位他还是只能想想。
网络配图
到了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先解决了弱小的藩王,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这个时候的朱棣对于造反,还是拒绝的,也许是缘分,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能够的人物,也是本篇文章的主角。
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姚广孝在十四岁的时候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后来,姚广孝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姚广孝是一个阴阳家。
后来,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等朱元璋的去世的时候,道衍得到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去念经,此时与燕王朱棣相谈甚欢,便要求随朱棣前往北平,任庆寿寺主持,常常出入燕王府。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建文帝削藩,朱棣还是犹豫不决,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朱棣道“百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
网络配图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都指挥张信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便决定立即起兵,并以为国“靖难”为名出兵。姚广孝则辅佐世子留守北平。
同年十月,朱棣袭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姚广孝指挥将士守卫城池,击退南军的进攻,又在夜间将士兵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朱棣的援军内外夹攻,大破南军。李景隆、平安相继败退。
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困济南三个月,难以破城。姚广孝让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已经疲惫了,还是班师吧。”朱棣于是退回北平。后来,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战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退军。
当时,朱棣本打算稍作休整,但在姚广孝的极力劝谏下,继续进军,击败盛庸,攻破西水寨。后来,姚广孝对朱棣道“不要去攻打城池,应迅速直取京师。京师兵力单薄,一定能攻克。”朱棣采纳他的建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入京师。朱棣称帝。
可以说这次也是兵行险招,如果没有姚广孝的建议,可能朱棣已经沉没在平叛的海洋中了,姚广孝鼓动朱棣造反,又积极出谋划策,可以说是成功的关键人物,成功以后他却没有还俗,虽然被封为宰相却依然住在寺庙中。
网络配图
这就奇怪了,他造反是为了什么,虽然住在寺庙是为了避免功高盖主,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姚广孝并不热衷名利。
有人说姚广孝是为了造反而造反,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姚广孝的造反享受的是这个过程,他就为了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是和平年代,或许他可能只是个高僧,由他一手挑起的靖难之役却让他名扬天下,至今我们还在谈论,姚广孝的目的就达到了,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