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政府甲午战败求和找海啸当借口?

考古发现 2023-12-10 19: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加以天心示警,海啸成灾,沿海防营,多被冲没,战守更难措手。是用宵旰旁皇,临朝痛哭,将一和一战两害兼权,而后幡然定计。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共谅者也。——《谕旨光绪朝东华录》

  自然现象在古代也会成为一种政治现象,促使帝王和内阁做出一些人事上的更动,例如因为日食,会吓得不敢吃荤,不敢开音乐会。在甲午战争中,也玩上这一套。

  经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失陷后,清王朝已经精疲力尽,向侵略军求和的声音开始上扬。,也得有借口,借口就是1895年4月28日,天津塘沽口外一次海啸。这次灾害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不仅破坏民居和民用设施,而且还冲毁了“宏字”、“定武”等十多个军营,铁路不通,通讯中断。本来是一次自然灾害,津京一带的人却解读为老天通过天灾授意皇上议和,于是“海啸是天和”的说法甚嚣尘上,清王朝也就“和议益决”。本来实在打不下去了,借着这次老天翻脸,干脆求和。

  于是,在5月17日,光绪皇帝的朱谕向全国臣民解释求和的本意。谕旨强调了确实是因为战败导致求和“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水战和陆战全都失败,没有一次战役是胜利的,不得不求和。,老天爷发出警告,发生海啸,多处海岸部队的营房被冲毁,无论攻守都难以实施。皇上早晚彷徨,上朝的时候对着大臣痛哭(估计光绪真的哭过),将战与和两个选择反复权衡,然后才决定讲和。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万分难为情的事,大臣们的奏章等都没有讲清楚,希望全国臣民体谅。

  这其实是光绪向全国臣民写的罪己诏,其中认为天灾也是促成求和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种说法也不能完全以迷信置之。甲午那一年,清朝局部地区确实遭遇了绵延的水灾,而灾区正好是交战区和战略物资的供应地区,甚至战区和灾区相重叠。

  例如奉天,就是军粮的主要供应地。直隶总督王文韶就报告说直隶许多地区的村庄陷入饥荒,一个村庄中,只有三两户人家能有烟火,甚至因为无处觅食而全家七八口人都服毒自杀了,造成这一惨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夏雨过多导致农作物颗粒无收。河北唐山一带,灾民困在路边,日均有几十人饿死。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甲午战争爆发了。湖南巡抚吴大瀓去奉天征军粮,结果发现战区即灾区,饥民遍野,饿殍相望,吴大瀓很忧虑“战争将很难进行。”有清军部队还将军粮拿出来救济灾民。战区米价昂贵,运费也很吓人,东北的将军裕禄对奉天的概括就是“存粮无多,办运过远”。

  军粮供应艰难,草料也成问题。日本侵略军在海上岸上连续作战胜利后,狂妄地制定了“直隶作战计划”,想乘胜进攻津京地区,徐州镇总兵陈凤楼奉命率骑兵部队紧急北上,驻扎属于直隶的滦州,拱卫京畿。结果滦州也是灾区,这么多战马的草料,直隶根本无法供应。后来日军一则因为碰上严寒天气,二则因为战线过长,不能再进一步侵略,“直隶作战计划”才搁置了。

  清军的战败,主要在于国力、士气和战略战术,但天灾的因素也不能忽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