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诗仙李白为何不通过科举考试授官封爵
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创举,甚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前夕,那些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科举,因为它打破了贵族对政府的垄断,使所有人都获得了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科举制也是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
科举制起自于隋,大行于唐,尤其是和时期,参加科举已经日渐成为知识分子重要的仕途门径,全天下的知识分子无不以考上进士为荣耀。进士科科举考试主要是考经学和杂文。杂文即文学作品,文采甚高,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优势。而且唐代科举不实行糊名,也就是说考卷上考生名字是不用遮掩的,考官对考生的信息一目了然。也正因为如此,考生在科举前有没有社会名望是很重要的。所以当时的很多考生考试前常常去考官家呈送自己得意的文章,期待留个好印象,这也就是所谓的“行卷”。李白诗名远扬,社会名望大,朝中很多人都知道他,这对于李白来说也是个优势,那么为什么李白不参加科举呢?
这不是李白不愿意,而是他没资格。关于李白的家世,目前历史学界还没有定论。李白家族的身份,其家族为何流落到西域碎叶,李白是不是出生在碎叶,甚至他是不是有外族血统,都是的。这些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追究,单说李白家以何为业这一点。在李白小时候甚或是出生前,李白家就已经从西域碎叶迁居到了四川江油。西域农业不发达,最发达的是商业。而且古时重农抑商,商人往往被视为者,被士大夫们瞧不起,加之李白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只说父亲督促其读书云云,学者们认为李家是以商为业。,李白很有钱,那时有钱人要么是官,要么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么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极大了。李白终生不参加科举,估计就是受到这个家世的拖累。《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卷四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这样李白便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他当了翰林待诏,还是特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