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戚家军凭什么能力能让倭寇闻风丧胆?

考古发现 2023-12-10 19:15www.178767.com考古发现

所以如果穿越到,成了一个普通士兵,那么在卫所制的体制下,出头最终成为名将,一般都是很难的。相对而言,最容易出头的,却是在明朝中后期的一种新制度下——募兵制。

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每当国家传统军事制度世兵制走向衰落的时候,募兵制就开始地位渐重,对比唐宋各朝,明朝的募兵制却也有其自己特点,是虽然募兵制,形成了以将领个人威权为核心的军队,但没有任何一位建功立业的将领,可以威胁到国家的威权,这点和藩镇割据时代的骄兵悍将是不一样的。明朝封建体制的成熟之处正在于,他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管,对募兵施行监督,既确保军队打胜仗,又确保军队的忠诚。

明朝的募兵制度,从建国早期就有,比如明朝洪武年间,就有地方卫所招募民壮,用于边境防御,明朝正统,景泰年间的以及之后的中,明王朝也多次以国家名义招募壮丁,参加对瓦剌部的作战。那时候的募兵,还处于附属阶段,一般都是招来了打仗,打完仗领钱回家,并非明朝常备的军事制度。

募兵真正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在明朝弘治(1487年—1505年)年间,弘治二年(1489年),颁布了《佥民壮》法,规定各省必须要从民户中,抽调精壮百姓为民壮,这些人平时训练,战时若有需要参加战斗,作战经费由朝廷划拨,立功有赏。严格意义上说,民壮和募兵还是不一样的,民壮是一种民兵组织,其成员身份,也只是临时壮丁,而非正式国家军队,这个法令的颁布,却为明朝中后期大规模募兵奠定了基础——募兵的选择范围,主要就是以当地民壮为基础。

而相比于民壮的民兵身份,募兵的成本显然要高的多,一旦招募为兵,就要按月发军饷。而在这之前的朝代,募兵之所以容易造成悍将割据,主要由于募兵是由将领主持,选进来的兵,自然就成了将领自己的兵,,这支招募来的部队,就成了将领自己的军队。等于是拿着国家的钱,养了自己的兵。

这种傻事明朝显然是不干的,从头到尾,明朝募兵有有一套严格的审判程序,地方官是没有权力私自募兵的,每招募一支新军队,都需要朝廷批准,并且由朝廷派专人主持,这支军队成立后,其监管也是相当严格的,虽然部队由武将带,但上头有文官统帅,部队里也有监军督查,相互间互相制约。再强悍的部队,也无法割据自立。

而对于士兵来说,募兵的好处,自然要好过卫所制,是利益保障,要让士兵打仗,就要真金白银的给钱,然后是升官机会多多,虽然少不了腐败,但要想升官,就需要有实打实的军功,一个数据就可以佐证,在明朝中期之前,明朝有名的军事将领,特别是武将,绝大多数都是世袭官X代出身,由中下级军官升上来的少之又少,士兵出身的则更少。

而募兵制下,由士兵出身,最终成为方面大将的,却绝不止个例。比如抗倭名将邓子龙,就是以平民身份应募,在节节立功中,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募兵机会大,但也要分成为谁的兵,虽然明朝募兵管理严格,但军队要想打胜仗,关键还要看将领,所以跟对人就显得尤其重要,明朝带有募兵性质的军队,通常会被外人以将领姓氏代称,称为“X家军”,以嘉靖年间为例,北方大同总兵马芳的军队,被称为“马家军”,南方抗倭名将和的军队,被称为“”和“俞家军”,而辽东的军队,则被称为“李家军”。

这几支部队,都是明朝募兵制下的模范军队,如果真穿越到这几支部队里,哪怕是个普通小兵,只要好好打仗并且能幸运活下来,横刀立马当将军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放在募兵制度下的具体部队中,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出头的机会,既比卫所制下简单的多,也要大得多,只要是刻苦训练,奋勇作战,就有机会。而放在名将统帅的募兵制军队中,士兵要向熬成将军,要成为一类人——家兵。

所谓家兵,就是一支募兵制军队中,带兵将领亲自挑选军队中的精壮,组成的贴身嫡系将领卫队,人数通常不多,作用却极其重要,而且升迁的机会也足够大。通常被选为家兵的士兵,都是将领绝对看重任,并且引以为心腹者,甚至表现好的家兵,不但有可能升官,更有可能被将领引以为接班人。

比如嘉靖时期的大同守将马芳,他就有一支百人的家兵部队,这支部队除了在作战中担负他的护卫任务外,还担负着战前侦查,警戒等任务。辽东总兵李成梁,也组建了他的李府家兵,并且在他退休后,由他的儿子李如松继承,抗倭援朝战争的碧蹄馆之战中,李如松遭到倭寇数倍于自己的军队围困,关键时刻正是李府家兵们奋勇作战,保护着李如松成功杀出重围。

一旦成为家兵,不但有极高的军事待遇,还有额外收入,比如李成梁的家兵,拿着高工资不说,辽东屯垦的土地,也被李成梁按照人头,分配给他们,几乎每一个家兵,都有良田一片的大地主。有时候,太高赏赐反而是反作用,还是以李成梁家族为例,到了万历晚期,昔日横扫天下的辽东铁骑早已腐化不堪,在崛起辽东后,很快被打的稀里哗啦。

相比之下,在募兵制的制度上,贡献最大的明朝名将当属戚继光,相比于明朝其他将领的募兵,戚继光最大的不同点是其他的将领都是靠其个人的威信恩典,来维持整个军队的战斗力。戚继光却认定,制度比人更靠谱,他所打造的戚家军,是一支无论他在于不在,都能依靠严格的制度与坚决的执行力,从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决死的勇气,顽强的斗志,一往无前的精神的军队。

他最终做到了。戚家军的特点,是条令格外严格,如果穿越进了戚家军,从做士兵角度说,也许是最苦逼的,因为其训练内容及其细化,比如练武艺,训练的时候,基本的格斗技术,都是俩人一组拿着木制兵器对练,你要被人家打趴下了,不但要扣工资,还要被惩罚加练,你如果打趴下了对手,则会涨工资,涨完工资后,会安排更厉害的战友和你对练,如果不幸被打趴下,照样扣工资。诸如骑马,射箭等各种军事技能,不但每天有严格的训练,按月更有严格的考核。戚家军士兵的基本月薪,大约是五两白银,本身就不高,如果你日常训练表现不好,那更可能连个零头都拿不到。

除了训练苦外,戚家军更要命的是他的惩罚制度严格。戚继光的惩罚方式,除了犯下罪大恶极的罪过要杀头外,其他的罪过,主要就是罚款和打板子,但规矩极其多,比如不许在军中赌博,不许奸淫掳掠,不许泄露机密,作战的时候,听到号令不敢前进呢,战后也要秋后算账受罚,没接到命令就擅自冲锋的,就算立了功照样要受罚,也有比较宽容的一面,如果士兵是犯的小错,而且又是初犯,可以免于初犯,但一旦再犯,就要加重处罚,不过有五项过错,就算是初犯,也绝对要重罚的——赌博,奸盗,泄密,杀人,谋反。一个纪律不好的士兵,如果放在戚家军中,就算没死在战场上,罚也能被罚死。

,为了士兵不被罚死,在选兵上,戚继光也有严格的规矩,有可能被罚死的士兵,在选拔的环节里,大多都被淘汰了在衙门里做过事的人不要,性格暴躁的不要,相貌油滑的不要。甚至有城市户口的,在城里打过工的也统统不要。戚家军招人的时候最容易面试通过的,是那些性格憨厚,身体强壮的农民。所以如果穿越到明朝,想要入选戚家军,这些条件一定要牢记。

,仅靠严格的惩罚,是不足以让戚家军横扫天下的,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戚家军的制度就会发现,只要好好干,在戚家军里不但发财容易,升官也是大有希望的。

戚家军最被后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奖励制度,奖金最丰厚的奖励项目,就是戚家军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初二,是戚家军搞大比武的日子,也就是所有的士兵在每年的这四天,都要接受军事技能的考核,而且还要根据考核的成绩排出名次,差的扣钱,好的奖励,如果你能在考核中表现突出,不但可以拿到大笔的奖金,而且还能成为军官的培养对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考核中排名第一的士兵,会拿到这次考核最高的奖金五百两白银,如果一个士兵,可以在每年的四次考核中全都拿到第一,那么获得“大满贯”的他,总奖金高达两千两,按照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今天一百二十万。考试考的好,在戚家军里混成百万富翁绝不是神话。戚家军也不止重考试,打仗的时候,如果你杀死一个敌人,就可以奖励三十两白银,折合人民币一万八千块。如果作战的时候,在冲锋命令下达后你冲锋勇敢,也可以获得十两白银的奖励。每次打完仗后,缴获的战利品,也都折合成白银由士兵们平分,只要打胜仗多,奖金也就多。

惩罚严格的戚家军,其实发财机会多多。升官的机会也同样多,戚继光是极重士兵提拔的,每次战斗后,都要把作战勇敢的士兵统计在册,只要能够持续表现良好,很快就能获得升迁。看看明朝中后期的将领名目就可以看到,万历年间的武将,由士兵身份成为将军的人,戚家军出身的占了很高比例。比如抗倭名将吴惟忠正是此例。

而这也正是戚家军强大的原因,严明的军纪,公平的赏罚,严格的管理,还有一条,就是坚定的信仰,戚继光极其重视思想教育,不但把忠君思想,编成文盲都能听得懂的歌谣,在军营里传唱,每支部队都设立了战旗,战旗上绘有不同内容的图腾,作为军队的标志,把忠君的思想,几乎渗透进士兵的骨髓。

他的这些带兵奥妙,都写入了他自己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中,晚清军事家等人练兵时,也从中受益颇深。在明朝当时,这套新军事制度也产生了巨大的效用,嘉靖后的隆庆,万历两代,由于改革实现了国家的富庶,明朝有了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募兵,考成法的推行,增加了官场效率遏制了贪污腐败,因为明军的武备也为之一振,著名的“”时代,明军可以获得全线大捷,军力强大正是基础。

而在尝到募兵的甜头后,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明朝募兵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卫所制下的士兵,越来越多的都弃之不用,尤其是北方边防重镇,基本都用募兵来镇守,虽然明朝严格的监管体制,有效杜绝了募兵制可能造成的将领专权,但另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募兵的效果打了折扣,监管过多,所选士兵的质量也就下降,除非是遇上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名将,否则如果摊上一般的将领,那可以说白花钱。

晚明面临辽东后金和农民军起义的重大压力,募兵的比重也大为增加,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笑话,经常是士兵招募起来,拿了赏钱后立刻一哄而散,等于是被白坑钱,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还是因为明朝严格的募兵监管,与明朝政治体制的清明程度息息相关,如果遇到政治严重腐败,效率极其低下的情况,募兵的结果,也基本是无用功的。

因为募兵由中央派员主持,派来的如果是庸才,自然招不到好兵,募兵的钱是由国家发放,如果摊上层层克扣,拿到士兵手里的杯水车薪,没人买账。即使赏钱丰厚,如果执行募兵工作的人收黑钱,招进来的全是酒囊饭袋,那花了钱等于去送死。

而更大的隐患却是,募兵越来越多,军费开支自然越来越大,等到了国家经济难以承受的时候,国家必然破产完蛋。明朝晚期,国家军费开支每年高达近五百万两,即使如此,军饷还经常拖欠,就算是辽东这种身负抗击后金重任的前线,军饷也不能保证按时发放,一般都是过几个月补齐,像其他地方自不用说,拿不到工资的士兵,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也只能干一件事——造反,最终灭亡了明王朝的起义。

其百万起义军中,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原明朝军队的士兵,好多都是因为拿不到工资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而且随着明朝募兵越来越多,许多募兵的军种,其实也越发失去了效用,反而成了财政负担,晚明也曾多次裁减军队,减轻负担,但裁减的结果,也是把这些士兵,在生计无着的情况下逼上了造反的道路。亲手把明朝送上死路的李自成,其本人就是被裁撤的驿卒。明朝的灭亡,或者可以这么说是被本来担负保卫他的军人反水,最终送上了绝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