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河
上海的郊区,密密麻麻的遍布着很多村庄。因为是平原,无遮无挡的,那些零星散落的村庄如同无意洒落的珍珠,构成了上海郊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傍晚时分,那袅袅的炊烟从各家柴房的烟囱里飘出来,笼罩着大地和民居,迷离而飘逸。
靠海的地方,有个小村,呈三角形的样子,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小村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锦绣村”。倒不是村里有什么景色璀璨的场所,听村里年长的老人说,村的名字之所以起的那样阳刚而贵气,是因为村里的阴气太重了。而阴气的来源,是那条蜿蜒绕着小村的河流,它的名字叫“阴阳河”。据说,在久远的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时候,这条河里曾经处死了一大批的人。至于是什么人,已经无从考证。而之后,经常有人在这河里淹死。所以,大家对阴阳河忌讳莫深。农民们闲暇之余,喜欢打鱼捞虾的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可是阴阳河哪怕鱼虾再多,也不敢去插足。
一代一代的习惯,就那样被保留了下来。阴阳河,成了一条无人问津的“死河”。虽然冷冷清清,但却并不萧条,因为没有人为的破坏,河里水质清澈,水草丰满,长年盛开着睡莲、蓟草、水浮莲等花卉。鱼虾等生物繁殖的非常安逸。河水把锦绣村蜿蜒环绕,如同一条碧玉翡翠镶嵌的带子环绕着三角形的村庄。
这河的样子也有些奇怪,如果从空中往下看,阴阳河就像套在锦绣村脖子上的一根绳索。绕了一圈后,在村庄正中打了一个结,然后,蜿蜒向大海流去。从锦绣村进出,只有两座桥,一座在东,叫天桥;一座在西,叫地桥。村里的人们就靠这两座破旧的木桥,保持着同外界的联系。八十年代末期,两座木桥拆建成了现在的水泥桥。但名字没有变,仍然叫“天桥”“地桥”。
锦绣村的人,自从结婚生子后,教给自家孩子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千万不能去阴阳河玩耍。可奇怪的是,即使这样,那条河里还是每年都会有人淹死。而且,淹死的人,都是村里比较优秀的。比如,或者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是样样出色的青年;或者是学习优异的孩子。尽管人们刻意地躲避着那条阴阳河,可灾难还是无法避免。老人们叹息着说神要灭村啊!
河不能动,只能留着,那人总可以动的吧?这样,村里的青壮年,比其他村子里的人早了很多年,携妻带子地到外面去谋生。当村里的成年人带着自家的孩子出去谋生后,冷清的村子显得更加阴气沉沉。
阴阳河的留守人员越来越少,仅仅只剩下些老年人,或者是智力比较低下的中年人。村里看着大片的农田无人耕种,就用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外来的农民来此地落户。政策的恩惠,自然吸引了其他省市来上海淘金的人们。于是,陆续从安徽、浙江等地,搬来了一些种植西瓜的瓜农。他们承包了村里大片荒芜了的土地。有几户来的早的购买了村里几间半新不旧的楼房,俨然成了锦绣村的村民。
说来也怪,自从外地人来了之后,阴阳河就没出现过淹死人的事情。老人们不动声色地看着,弄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河里的落水鬼不作怪了。但依然有村民说看见过落水鬼,在每年的清明节,天上飘着细雨的夜晚,有披头散发的落水鬼从河心里爬上岸,流血的眸子打量着村子,很是吓人。
那些出去打工的村民,即使孩子们放了假,也不肯再带他们回锦绣村的。他们感觉到,一踏上回村的那两座天桥和地桥,就有股逼人的阴风。,三年未见阴阳河里淹死人,胆子大的几个后生,开始商议着准备把自家的孩子带回乡下。毕竟,家长在外打工,孩子们放在家中也不是个办法。
所以,今年准备把孩子送到乡下,让老人给看管的人就特别的多。加上阴阳河三年没有发生淹死人的事件,阴阳河的恐怖逐渐淡出了村里人的思维。
夏天到了,随父母在城里读书的孩子们放假了。
今年夏天的锦绣村,是很多年来最热闹的。村里十二户在城里打工的人家,纷纷把孩子送了回来。最大的孩子,是王建设家的儿子王浩,已经读初二了,帅气的毛头小伙子。最小的,是阿三的女儿妮子和村长的孙女遥遥,两个女孩今年刚6岁,在城里同一个幼儿园上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