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最伟大的七次撤退:长征居首!
古人有云,胜败乃兵家常事。有人赢,就会有人输。那么问题来了,输家怎么办?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曾在拿破仑帐下效力的瑞士将军约米尼曾说“在所有战争行动中,撤退是最困难的。”事实正是如此。一支部队无论是因为遭到失败,必须逃命,或是耗尽精力,折返回乡,都必须小心谨慎,否则便会葬身荒野。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七场作为艰苦卓绝的撤退战。在这些行动中,并不是所有军队都能成功身退,但他们同样表现出了高超的作战水平。
第7位金崎退却战(1570年)
金崎退却战可能要算是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撤退作战。1570年4月,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集中了大约三万兵力,从日本近畿地区的大门美浓国出发,进入北陆地区进攻朝仓义景的前线城堡金崎城。可就在此时,原先与织田信长保持盟友、姻亲关系的浅井长政却突然背叛,与朝仓联手,几乎切断了信长的退路。
若不是池田胜正进行了一次非常出色的后卫作战,前后两位日本征服者几乎就要葬身北陆了。最终,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成功逃出重围,并在数月后重返北陆,在姊川会战中击败了朝仓、浅井联军,并最终在数年后将他们彻底消灭。若不是这一次退却战,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这三位日本统治者,都有可能殒命。
第6位李陵的退却作战(公元前99年)
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5000名步兵向北出征匈奴,行进三十天后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被对方三万骑兵包围。李陵凭借辎重车组成的车城和弓弩手的力量将对方击退。在追击一段路程之后,匈奴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部队,据称总数达到了八万人,李陵只能选择撤退,由于匈奴在机动性上的绝对优势,汉军只得且战且走,撤退了将近一千余里,才在一个山谷被对方围困,在放尽所有箭矢,杀死数千名敌军之后,才被对方俘虏。这要算是一次失败的退却战,但用车城与弓箭配合击退游牧民族的表现却同样精彩。
第5位拿破仑远征俄国时,双方的退却行动(1812年)
1812年,拿破仑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欧洲。德意志西部完全沦为法国的卫星国,东部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也成为了仆从国,重建的波兰则成为了中西欧文明世界与俄国野蛮人的隔离带。整个欧洲只剩下西班牙、英国和俄国还在抵抗拿破仑。为迫使俄国接受自己的政治安排,拿破仑在6月份集中了45万大军进入俄国,并在几个月后一路进抵莫斯科城下。在巴克莱·托利率领下,俄国军队从边境开始进行了非常卓越的退却行动。
要知道,他背后的追兵可是拿破仑指挥的。在俄国贵族不满撤退政策,用库图佐夫和拿破仑打了一场败仗之前,巴克莱几乎毫发无伤地一路退到了莫斯科以东,一路还破坏了所有拿破仑可以利用的资源。迫使对方在抵达莫斯科后便因给养不足无法继续前进,只得撤退。可是此时,冬季已经降临了。拿破仑在最为艰苦的自然条件和俄国人的追击下,艰难率军撤退到了易北河一线,此时他手中兵力已经损失了大半,但军团的骨架仍然保留了下来。到1813年开春时,拿破仑率领20万人的新军,与征俄军团会合,连续击败了同样已成强弩之末的俄国人以及叛变的普鲁士人。
第4位亚历山大远征结束后的返程(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324年)
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亚历山大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远征,凭借弹丸之地的马其顿和希腊盟友的微薄国力,征服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广、人口最多、最为富庶的波斯帝国。不过当他进入印度之后,虽然军队数量已从35000人增加到了120000人到135000人,但老兵却也已经所剩无几。余下的老兵怨声载道,迫使他向帝国中心地带撤退。这不是一次失败之后的撤退,一路除了野蛮部落以外没有遭到任何对手。但亚历山大却将这次变成了一次对自然界的反向远征。他在印度河口建造了一支舰队,沿着海岸一路驶回了红海和巴比伦,确定了南亚、西亚大陆海岸线。而在陆路上,他在经历了与马里人的苦战之后,又率领一支万余人的小部队,穿越了从未有人类能够跨越的格德罗西亚沙漠。最终全军绝大部分士兵都能冲破了沙漠、大洋、雪山等艰难险阻,回到巴比伦。整个路程长达15000公里(三万里地),是人类历史上最远的一次撤退行动。
第3位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此次撤离,意味着欧洲大陆落入法西斯势力之手。这也是现代战争史中,最伟大的撤退行动。
第2位万人大撤退(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99年)
这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撤退行动。公元前401年,波斯发生内乱,小居鲁士为与兄长阿尔塔薛西斯争夺王位,招募了大量部队,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此之中,有大约10400名希腊佣兵也受雇伴随其行动。可是在库纳克萨会战中,小居鲁士战死沙场,其手下的波斯军队一哄而散,仅有希腊佣兵屹立不倒。阿尔塔薛西斯假借谈判名义,诱杀了所有希腊将领。
在此之后,希腊佣兵选出色诺芬和彻里索弗斯作
为将领,前者指挥后卫,后者指挥主力,率军向黑海撤退。在波斯国王和各地游牧民族的围追堵截下,他们把重步兵列成空心的四方队形,将辎重部署在中央,遭到敌军马弓手、轻步兵进攻时就让轻步兵和骑兵从行列中冲出去进行反击。遇到崎岖的地形,就把全军分成几个纵队跨越过去,遇到被敌军堵住的隘路,就进行迂回,遇到大河阻挡,就用皮囊装上茅草,借着浮力游过去。他们甚至还在一条大河面前,遭遇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危险境地,士兵们几乎绝望,最终凭借精彩的佯动才突破封锁。
在14个月时间里,他们总计走过了6000公里距离,最终有6000人成功抵达黑海,损失人马不到一半。由于色诺芬写了一部回忆录《长征记》,这次撤退也成为了日后所有撤退行动的范例,为后人不断效法。
第1位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长汀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奇事网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保存和锻炼了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长征画作
(来自铁血论坛网友“巨大生物三川”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