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曾三次拉加入轴心国:只因没搭理

灵异事件 2023-11-21 21:44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在的历史上,希特勒曾经三次拉拢蒋介石加入轴心国。第一次是在1937年以前,也就是全面抗战之前,中德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蜜月期”。当时,中德之间的贸易频繁,大量向德国进口军火等重要物资,从德国进口的物资超过了日德贸易。前期对日作战的军火大部分就是来自德国,而德国还派专家到来进行指导,目标是为装备一百个德式师。

  这个时期,德国开始想把拉入到轴心国阵营。当时,这个阵营叫“反共产国际协定”。起初是德日先签订,一年后意大利加入,最终成为了轴心三国,主要目标就是针对苏联。当时,有人认为德日一开始是准备东西夹击苏联的。只不过后来人算不如天算,德日都改变了方向。德国先向英法挑战,日本全面侵略。当时国民政府的态度是支持反共。孔祥熙还暗示德国说,咱们跟德国一样,是“唯一的民族主义的执政党”,同样“有一个强力的领袖”,我们是肯定不会跟苏联搞到一起的。

  德国一听这个表态,很欣喜,说那好,你们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孔祥马上表示国民政府不会加入。蒋介石为什么不加入呢?蒋介石主要担心加入之后,日本就会借“剿共”之名对发起侵略。这是蒋介石第一次拒绝加入轴心国集团。而且没过多久,蒋介石与苏联签了一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在抗战爆发后为我国争取到了苏联的一些军事援助。第二次,抗战爆发之后,蒋介石一开始寄望九国公会,希望美国人英国人站出来说话。为此,蒋介石还打了淞沪会战。结果,这一战军队损失很大,国际社会也没起什么作用。这时候,德国跑过来,说你们要想跟日本谈判,找美国人英国人没用,只有我们德国人能说上话。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历朝表彰的“义门”中,一般五世、七世就属难能可贵。而郑义门,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却足足延续了十五世。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年间。一个名叫郑琦的老人,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就是这一声临终前的嘱托,开启了郑氏家族十五世的故事。郑氏家族世代繁衍,发展至今形成以郑姓命名的郑宅镇。郑宅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宗祠,就坐落在这个小镇的中心。宗祠始建于南宋中叶,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是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郑氏宗祠坐东朝西,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分为5进64间,其建筑无雕梁画栋之华丽,保简朴整洁之本质,庄严宽敞,古朴厚重。走进宗祠,就像走进了历史的博物馆。内有元丞相脱脱书写的“白麟溪”碑,明皇帝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牌匾,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苍劲古柏,范仲淹、朱熹、柳贯、王锡爵等历代历史名人及当代书法家题写的大量匾额、楹联等……正可谓翰墨丹青赏心悦目,诗书雅乐神韵悠远。让今天的人们依然津津乐道的,是郑氏家族魅力不减的人文遗风。

  《郑氏规范》注重操作性

  是什么,使这个寻常的人家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的家族延续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支撑“郑义门”的精神支柱,就是这部名叫《郑氏规范》的家规。这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历经几代人创制、修订、增删,它最终定格为168条,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它甚至将大家庭的管理成员,分为18种职务26人,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结构。一个庞大家族的秩序由此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毛策介绍,的家训制度,大约有三个历程。第一个是《颜氏家训》,第二个是宋代司马光的《家仪》。《颜氏家训》和《家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理论性较强。那么作为家训制度的第三个里程碑,《郑氏规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它比较注重家规的操作性。也就是讲,它把儒学的追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细节。所以我讲这个家族能够三百年繁荣昌盛,跟可操作性的家规有密切的关系。

奇事网以上就是希特勒曾三次拉加入轴心国只因没搭理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