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抗战纪实: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历

灵异事件 2023-11-21 21:44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赵锦雯

  又名锦文 号雨金

  1894-1965年

  云南昆明人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1920年任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教官兼驻粤滇军连长。1921年任粤军第1师军官教育班教官,不久调任粤军第1师4团2连连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中校工兵教官。1925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1师2团参谋长。1926年5月任黄埔军校管理处上校处长,不久转任第1军20师59团团长,参加北伐。1935年8月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少将高参。1937年8月任第60军参谋长。1938年6月任第30军团参谋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任第1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7年退役。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参议,同年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后任解放军云南省军区参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历史记忆

  抗战时期,云南日报对滇军出省抗日的报道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由此拉开了帷幕。

  云南地方部队仅以28天迅速整编为4万余人,按照国民政府发表的番号,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

  1937年10月8日,六十军官兵在无数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们的夹道欢送下,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前线。

  奉命保卫南京,未料才到浙江金华,南京陷落

  “国军之冠”到武汉

  六十军第一八二、一八四师从昆明出发,一八三师从曲靖出发,开赴抗日前线。当时的交通极为不便,部分行进基本靠步行。他们头戴法式钢盔,身穿黄色的棉布军装,小腿上打着绑腿,脚上穿着云南特有尖口连绊布鞋,肩扛步机和轻、重机枪,马拉大炮,翻越云岭高原的崇山峻岭,千里挺进到湖南三湘大地,沿途受到各地群众、政府及抗日救亡团体热烈盛大的欢迎和慰问。人们为出征将士端茶送水、牵着骆羊前来犒劳军队,使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六十军经过平彝(今富源)、盘县、安顺、贵阳、锐远、玉屏、晃县、沅陵、常德等地,长途跋涉4000余里,步行48日,全部抵达湖南省省会长沙市。

  装备精良 让中央军自叹不如

  1937年11月中旬,六十军坐火车经粤汉线转浙赣线开往浙江,本来是要去保卫南京城,不料先头部队到达金华时,获悉南京已被日军攻陷。于是又遵照国民政府国防部的命令,转乘火车经南昌再从九江乘船而上,于1938年元旦到达湖北省省会武汉市。

  大胆揣想,如果滇军能赶到南京,或许历史会是另一种样子。就当时的军队而言,六十军是装备最强、人数最多的一个军,远远超过其他地方杂牌军,就连国民党嫡系的中央军也自叹不如。以装备来讲,六十军不仅有从德国购进的克虏伯山炮,还有哈奇开斯气冷式高射机枪,射速每分钟400发,配有普通、曳光、发烟、穿甲4种弹头,为当时军队最先进的武器。每个连队有3挺7.9毫米重机枪,最高射速每分钟800发,还有6挺轻机枪、3门迫击炮、4个掷弹筒、63支步枪、20支手枪,每人一顶法式钢盔。这支滇系抗日出征部队,在军容军纪上,也比其他国民党军队胜出一筹,其整体素质已为“国军之冠”。就连蒋介石也惊喜若狂。他特意命令六十军高唱着自己的《出征歌》,沿汉口繁华区绕行一周,向驻武汉的外国使节和其他外国商团表明还有一支完好无损的精锐部队可以用到抗日前线,也是对抗日军民的一种安慰。

  在武汉期间,蒋介石经常约见卢汉,并给六十军以极高的待遇,请德国顾问到部队训练中下级军官,传授军事技术;还把六十军作为特种军编制,增加了3个补充团,配备了20多辆卡车;赠送了500支德国造20响驳壳枪、300支左轮枪、10多万发子弹;将搬迁到武汉的苏州博爱医院配置给六十军做后方医院,专门收容该军的伤病员。武汉是当时的政治首脑,各种抗日宣传活动风起云涌。当地的各家媒体对六十军连续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报道,称这支王牌部门已从大西南到达武汉,即将奔赴前线与日军决战,推动了武汉民众抗日热情的不断高涨。

  中共党支部进入滇军

  六十军出征前,中共云南地下党员组织就利用张冲等滇军将领的关系,派出张永和等共产党秘密打入滇军内部,张永和担任了一八四师政治部主任(也称政训处长)。

  六十军到达武汉后,一八四师师长张冲通过张永和与中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取得了联系。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负责人叶剑英、罗炳辉同张冲见了面。罗炳辉以属滇军旧部和云南同乡的身份多次拜访卢汉、张冲等六十军高级将领。在接触中,六十军将领们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大大开阔了政治眼界。张冲本人甚至还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要求。鉴于当时的形势,周恩来、叶剑英和罗炳辉的意见是“暂时留在党外,可以更好地多做工作。”这一要求得不到同意,张冲又提出请求多派一些中共党员到一八四师工作。不久,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派出张天虚等人进入了一八四师。

  1935年春,张天虚遵循上级指示与聂耳等人东渡日本。好友聂耳罹难,他护送聂耳骨灰回国,党组织指派他赴延安参加抗战,后又去山西前线宣传抗日。六十军到达武汉后,张天虚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与周时英、薛子正等人受党的委派,秘密进入一八四师参加抗战。他创办了当时军队唯一的一份由军人办的报纸《抗日军人》。在浴血台儿庄时,这份报纸发表了《指挥所里》、《运河的血流》、《血肉筑成的长城》等很多反映战地生活的文章,分发给一八四师及六十军各兄弟部队,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官兵英勇杀敌。

  在英国人托马斯·库克1845年创立世界第一家旅行社之后近80年的1923年8月1日,第一家由人创办的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后改称为旅行社)终于宣告成立。创办人是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陈光甫。

  清末民初,我国旅游业为少数洋商所垄断,在上海登陆的有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和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等,但他们服务的对象只限于外国人和白领华人。陈光甫留美多年,又酷爱旅游,他之所以决心创办第一家旅行社,最先的动机是对抗洋人,为国争气。旧旅行社都是英、美、日等帝国主义的洋商所办,人要出国,办理旅游手续都要经过他们之手。洋商不仅收费高昂,而且态度傲慢无礼,根本看不起人。陈光甫时常出国,时常受气。有一次洋商办事的人傲慢无礼,使他实在忍受不住了,同对方争执了几句,对方冷笑着说你不满意,你们人为什么不自己办一个呢?’对陈光甫非常蔑视。陈一怒之下,决心创办旅行社。

  1923年4月,由陈光甫任总经理的上海银行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提请代售火车票,办理旅行业务。当时交通部正召开全国铁路联运会议,该案一经交议,立即遭到身居要职的铁路洋员反对。表面理由是英、日、美、法等国在华均有旅行机构,绝无再设的必要,实际上是担心会削减外国在华旅行机构的既得利益。幸好时任交通总长的叶恭绰、路政司司长刘景山及各路华员皆竭力支持,所以经激烈辩论后终获通过。是年8月1日,上海银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天,是旅游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天。因为按国际惯例,商业性旅行社的产生是一个国家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

  旅行部成立一个月后,即在杭州设立分部,以后陆续扩大规模,5年间,共设立分部11处。1927年,经上海银行董事会开会研究,决定投资5万元(后增资至50万元),旅行部自立门户,6月1日,正式改名“旅行社”,并向国民政府交通部申请注册,经该部核准,于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号旅行业执照。

  刚开始,旅行社的业务比较简单,以客运为主,先是代售国内火车及轮船票,复与美、日铁路公司及美、法、英、日等轮船公司洽妥,代售国外铁路、轮船公司客票,待航空公司成立后,再代售飞机票。第一任经理朱成章为累积经验,曾多次身穿招待员制服上车站迎送旅客或亲自驾车为旅客购票,提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旅行社在设立之初是亏本的,以后也长期不能盈利,上海银行内部不少人反对这项生意,但陈光甫始终坚持办理。他曾对大家说“天地间万物有重于金钱者,好感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远胜于得一人之金钱。今旅行社博得社会人士无数量之好感,其盈余为何好耶?”陈光甫认为,经过积累经验,改进经营管理,增加服务项目,这种“有形的亏损”,也是可以转变为“有形的盈余”的。陈光甫终以“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服务态度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众多顾客的好评,旅行社也在与洋商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扭亏为盈。1936年即盈利60万元。

  旅行社业务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陆续增设的分社和办事处达45所,其拓展有一特点,即与国内新开辟的交通线相同步。旅行社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发景点;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

  组织旅行游览是旅行社的主要业务,社内专设游览部,每年春季与铁路局协商特开游杭专列,并适时组织海宁观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揽胜及游览各地名胜古迹,其中行程较长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华侨实业考察团游京沪,1937年组织的赣、闽、湘、桂、粤五省旅行团,都深得社会人士的欢迎。1935年8月起,旅行社还主办了一种旨在营造集体旅游氛围、领略祖国名胜风光的经常性旅游团体——“中旅社旅游团”,凡参加者可以得到各种优惠,并在总社辟有专室供团员聚会、消闲、联络感情,到1937年春,团员人数已从初创时的150人增加到900人。这种团体对稳定和发展客源,增强旅游部门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旅行社从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组织团体赴杭参观,在会议期间提供旅舍、租汽车、代雇向导等,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此后如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1934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和活动中,都能看到中旅社的身影。

  1926年暮春,中旅社办理赴日本观樱团。此后,海外市场不断开拓。从1933年起,每年组织伊斯兰教信徒赴麦加朝圣团;1936年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及参观团的出国手续、票务及行前指导等亦由中旅社办理。仅1931年春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合作,中旅社就接待了日本游览团体计20余批,参加者3000余人,他们在我国共消费了20余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中旅社代办出国手续,深得出国留学生的欢迎。因为从介绍欧美著名大学的章程起,到登记名单、办理留学证书、出国护照、入境证、订舱位、代换外币,直至对方国家派员到码头迎候,再送上火车去应考、留学的学校,这一切都由旅行社一手操办。

奇事网以上就是滇军抗战纪实滇军老兵回忆60军抗战细节和经历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