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李水清回忆:抗战时平型关战斗战前动
见证人李水清 男,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阜田镇水南村。1930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亲历者。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在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他是受阅部队中的陆军师长。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平型关战斗中,李水清任一一五师独立团三营的教导员,参加了腰站阻击战。
抗日路上,阎锡山要我们步行绕过太原城,我们没听他那一套
1937年8月20日,我所在的红一师奉中央军委命令,在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整编尚未就绪,即于22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向晋东北挺进。官兵们冒着秋风夜雨,踏着泥泞弯曲的山路,向同蒲路急进。到达侯马车站后,八路军要求阎锡山让部队坐火车继续北上,但他却不肯答应。
原红一师师长杨成武指派我营去拦截国民党的火车,阎锡山被迫同意我们乘车,但又怕我们占领太原城,非让八路军在距太原城80华里的地方下车,步行绕过太原城80华里后再坐火车北上。我们没有听他那一套,乘车直奔太原城。为显示我们确实是真心北上抗日,并不是要占领太原的诚意,上级规定所有人员一律不准下车。部队在晋北原平车站下车后,又奉命向长城重要隘口平型关以西大营镇前进。
聂荣臻在动员会上说这是我们改编后的八路军首战平型关,这一仗必须打好,必须打胜
平型关是山西东北部与河北毗邻的古长城的重要隘口,扼守灵丘、涞源,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为了打好出师第一仗,一一五师专门在灵丘县上寨镇学校召开营奇事网以上干部动员大会。
我当时任独立团三营教导员,也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师长林彪介绍了日军由灵丘西进情况和兵力部署,以三四三旅所属的六八五团、六八六团在小寨村至老爷庙地区歼灭日军主力;以三四四旅所属的六八七团在东河南至韩家湾一线阻击日寇援军;以六八八团为师预备队,以师属独立团、骑兵营在灵丘至涞源间和灵丘至广灵间阻敌增援,保障师侧翼安全……他说,我们要在平型关附近打个大胜仗。
聂荣臻在动员会上说这是我们改编后的八路军首战平型关,这一仗必须打好,必须打胜,要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决心。当时大家情绪非常高涨,全场热烈鼓掌。聂荣臻特别强调说“ 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者第一次交锋。明天面临的将是一场恶战,大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我们要利用这么好的地形居高临下,狠狠打击气焰嚣张的敌人!”
从师里回来,我与营长龙水文立即对全营进行战斗动员。营长布置战斗任务后,我动员说同志们,狠狠打击日本鬼子的时候到了。现在,“恐日病”和“亡国论”到处流行,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都盼望我们八路军出师后打好第一仗。这一仗打好了,全国人民就有信心打败日本鬼子。
做好动员后,冒着寒气袭人的秋雨,我和营长率领部队急行前进,在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到达灵丘、涞源之间的“腰站”地区。
亲们已经在憧憬国庆阅兵放假的好日子了吧。但亲们可知道阅兵上那些很有气势的正步是怎么来的吗?
不知道?
没关系,奇事网小编就是靠大家的不知道而存在的。下面奇事网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开始,阅兵的正步是旧普鲁士的陆军最先采用,是他们演操时用的。据说,这种走法采用了仿生学,模仿了公鹅的走法。为什么好好的人步不走,走鹅呢?是因为鹅步看起来四平八稳,又特别有气势啦。所以,这个正法就称为“鹅步”啦!
因为走起来特别好看,所以大家都开始采用。比如德军很喜欢用这种步。
一看,还是很保守嘛。气势还是不行嘛,所以德国的死对手苏联人对正步进行了大发展。
看到没有,脚尖已经扬起来了。正步嘛,也就这样花样,玩到要压倒对方也只有“高,再高,更高”了
最初只是高了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