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为何发生大战:柏举之战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一、战争前因
说来话长,简单说,晋楚争霸,吴国崛起,为牵制楚国,晋派人带着战车来到吴国帮助吴军排兵布阵、骑马射箭,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称王。最有戏剧性的是,训练吴军的教官是原楚国大臣屈巫的儿子,屈巫因与楚国令尹争夺夏姬耍尽手段逃奔晋国,楚令尹杀了屈巫族人激怒屈巫,发誓要让令尹不得好死,让楚国不得安宁。此后双方发生十次战争,吴军胜多输少楚军则相反。吴王阖闾继任后任用伍子胥、伯噽、孙武等,吴国更加强大。
二、战争过程
公元前506年春,晋、齐、鲁 、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十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共谋伐楚。同年四月,晋国指使蔡国出兵攻灭楚之附庸沈国。楚国遂发兵围攻蔡国。蔡国向晋国求救,晋卿荀寅索贿不成不出兵救蔡。吴国君臣认为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出兵伐楚,吴王阖闾御驾亲征,以孙武和伍子胥为大将,弟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水陆之师三万人由淮水逆流而上,从楚守备薄弱的东北部突入楚境,至战略要地州来,然后弃舟登陆,以蔡、唐军为先导,孙武挑选3500名精锐步卒为前锋,轻装前进绕过大别山脉,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深入楚国腹地,直趋汉水,完成了对楚的战略突袭。楚国没有料到吴军如此神速并未摸清吴军迂回作战之目的,所以有些措手不及,楚昭王急忙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武城大夫黑及大夫史皇等共二十万人仓促率军赶至汉水西岸布防,以阻止吴军渡过汉水进攻楚国都城郢城。结果子常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冒然率军渡过汉水强攻吴军犯了致命错误,落入孙武埋伏。吴军以逸待劳引诱楚军进攻,从小别至大别痛击楚军三战三胜。子常收拾残卒准备拼死一战,两军在柏举列阵以待。
夫概建议阖闾说,子常不仁不义,楚军没有为他卖命的,我军主动出击楚军必败。阖闾不许,夫概遂率领本部五千人马直闯楚营,楚军果然溃败,阖闾见弟弟得手随即率领主力全面出动,结果楚国史皇战死,子常逃亡郑国,沈尹戌自刎,全歼楚军二十万。至此战争结束,以吴国全胜而告终。
三、战争后果
吴军乘势攻入楚都郢城,楚昭王一看大势已去仅带几名家眷仓皇出逃,吴军进入楚昭王宫殿,将宫殿分给有功将士居住并发疯般取乐,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吴军在楚国胡作非为,《谷梁传》说君居其君之寝,而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寝,而妻其大夫之妻。盖有欲妻楚王之母者。伍子胥把楚平王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以报了杀父之仇,楚臣申包胥大骂伍子胥说“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遂自带干粮前往秦国求救,在秦国声泪俱下哭诉吴军的罪恶,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秦哀公终被感动答应出兵。
柏举之战,楚国元气大伤,吴国称霸。孙武以三万兵力,击败楚军二十万,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被史学家们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一代战神拿破仑曾列举了欧洲历史上的七位顶级名将,说只要把这七大高手当作楷模,学习七大高手的战场“必杀技”,就是成为名将的秘诀!拿破仑很厚道,在这七大高手中他只列了一位他的法国同胞,此君就是被誉为“军神”的17世纪法国大元帅蒂雷纳子爵(也有译为“杜伦尼”或“屠云尼”)——路易十四时代法兰西最锋利的宝剑!
蒂雷纳生于欧洲一个巨牛的显赫家族,他外公是领导荷兰独立的奥兰治亲王“沉默者”威廉,老爸是法国色当公爵,舅舅莫里斯亲王是建立世界上第一所正规军校的欧洲名将。蒂雷纳和莫里斯与咱们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隋唐的韩擒虎和李靖颇为相似——舅舅外甥皆为军事明星。
蒂雷纳虽然日后成为威震天下的大元帅,但他并不属于哪种特狂野特凶悍的猛将,他身子挺弱,性子挺柔,更像一个温文尔雅的贵族公子。这就像不少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一样,越是高手越显得柔和、沉稳、内敛,而草包反而是张牙舞爪、到处唬人。
蒂雷纳虽是温柔男生,但毕竟生逢乱世,外公和舅舅又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汉,所以蒂雷纳自幼对军事甚是着迷,心中两大偶像是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唉,可叹现在的小家伙们心中的偶像多是流行明星,悲哀啊)。为了过一把“男儿何不带吴钩”的瘾,蒂雷纳13岁时就加入了舅舅的军队;14岁时第一次拿起刀枪奔赴战场;19岁时加入法国军队,当上了步兵团长。
此时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大战——三十年战争正在火热进行,战争中的名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巴伐利亚将军蒂利伯爵、神圣罗马帝国统帅华伦斯坦公爵相继挂掉,法国成了大战的主角,它摆下四个战场,与西班牙和德意志展开激烈厮杀!大战为蒂雷纳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他在作战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用兵特色——谨慎时比谁都谨慎,大胆时比谁都大胆,一般不轻易出手,一旦出手必将制敌于死地!尤其擅长以少胜多,以弱破强,占得先机,出奇制胜!
32岁时,蒂雷纳被马萨林首相封为法国元帅,并担任法国驻德意志军团的总司令。这是一个很衰的军团,因为它刚被巴伐利亚名将莫西元帅打得稀里哗啦,官兵们几乎被揍得人人痴呆,个个颓废,士气一塌糊涂。幸好他们的统帅是蒂雷纳,因为蒂雷纳不但擅长战场指挥,而且还特擅长把“烂军”重振成“强兵”。这时蒂雷纳还多了一个强有力的战友——同为17世纪法国超一流名将的孔代亲王(下篇咱专门介绍此君),两位高手双剑合璧,联手对敌,攻城略地,无往不胜!
1644年,蒂雷纳在弗莱堡战役中大获全胜,次年与孔代亲王联手在纳德林根战役中大败巴伐利亚军队,还打死了巴伐利亚军名将莫西元帅。蒂雷纳很有骑士风度,他觉得莫西元帅虽是敌手,但毕竟也是一代豪杰,出于对这位敌手的敬佩,蒂雷纳在莫西壮烈的地方为他立了一座纪念碑,此举成为沙场美谈。怎么样?蒂雷纳值得钦佩吧。尊重敌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1648年,法国取得了三十年战争的最终胜利,但这并不代表着“天下太平”。刚获得外战胜利的法国又发生了内乱,蒂雷纳先是加入反政府的“叛逆”(投石党运动)行列,后来又觉得当“叛逆”没前途,转而效忠国王政府,率军与“叛逆”作战。
这次蒂雷纳要对付的“叛逆”非等闲之辈,而且还是蒂雷纳的老熟人老战友,他就是咱们前面说过的当时法国最富盛名的将军孔代亲王。此时孔代亲王已和法国的敌人西班牙结盟,反对自己的国王政府。蒂雷纳和孔代亲王这对老友各为其主,展开了沙场上的高手PK。俗话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那这次伤的是谁呢?答曰孔代亲王!蒂雷纳在与孔代亲王的对决中虽也有挫败,但多数是胜利,占据上风!如果说蒂雷纳之前打的胜仗都是未逢强手,质量不高,那么这次击败孔代亲王,可算经典力作了。
1658年,蒂雷纳在敦克尔刻之战中与英军联合,干掉和俘虏了6500名西班牙士兵,自己只损失了400人,这次战役对法国胜利结束战争起到了关键作用。两年后,蒂雷纳被路易十四特别加封为至高荣耀的“法国大元帅”(法国历史上只有四位大元帅,蒂雷纳就是第一位)。
随着法国内部的稳定和路易十四的亲政,新的对外战争又爆发了,“太阳王”路易十四除了香水和美女,最大的爱好就是与别国打架,他仗着法国底子厚,到处惹事,与西班牙打,与荷兰打,与德意志打……把欧洲搅得昏天黑地。此时的蒂雷纳虽然60多岁了,但军事指挥艺术已经登峰造极,堪称路易十四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宝剑,真可谓“剑舞天下谁敢当,顽敌强手把命丧!”在“遗产继承战争”和荷兰战争中,蒂雷纳指挥法军连连得手,打得西班牙军队愣是躲在城里不敢出来,打得荷兰人看到一两个法国骑兵就赶紧送上城门钥匙,打得德意志的将军们饭都没吃完就撒腿逃跑,所以有人赞誉蒂雷纳大元帅真乃“天神”也!这时曾与蒂雷纳交过手的孔代亲王也已“改邪归正”,归顺朝廷了,他成为蒂雷纳的亲密战友,二人各显其能,连战连捷,把个路易十四乐得手舞足蹈,天天亢奋。
就在战争快要胜利结束的时候,大元帅遭难了!1675年7月27日,蒂雷纳在侦察时突然被一颗炮弹击中,英勇壮烈。路易十四的一把利剑折断了。悲痛的国王为爱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不但文武百官都来悼念,就连不少平民百姓也来追悼这位英雄。
蒂雷纳子爵是路易十四时代最出色的法国军事家(个人感觉胜过孔代亲王),他善于攻城也精通野战,数次击败占据优势的强敌,堪称掌握战术机动性、突然性的一流高手,而且他还能让他的军队一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人们称赞他的战略部署如同下国际象棋。当时法国上到国王大臣,下到普通士兵,都对蒂雷纳十分钦佩和尊敬。虽然蒂雷纳并非百战百胜,他也打过几次败仗,但他每次受挫后都能立刻重振起来,弥补损失,创造奇迹。拿破仑认为蒂雷纳乃法兰西第一名将,他将蒂雷纳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汉尼拔、古斯塔夫二世、欧根亲王和弗里德里希大帝并列为他心目中的七大顶级军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