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最美的抗日女神 坚毅笑容刺痛每一位人
这是成本华被抓后走出囚室的照片,她还穿着童子军式的衣服,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一脸的无畏和坚毅。
1914年,出生于安徽和县,抗日战争爆发后,成本华也像许多爱国青年一样热血沸腾,积极参加了抗日活动。
1937年,成本华和丈夫参加日人民自卫军,第二年,日军步炮兵攻破和县的东门。成本华为替刚被日军枪杀不久的丈夫报仇,继续与战友们坚持与日军血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
鬼子们很快注意到俘虏中有一个漂亮的女人,24岁,叫成本华,是这些俘虏的指挥。鬼子让成本华投降,成本华只是轻蔑的看了看他们,连一个字都不屑说。
日本鬼子无奈把她关了起来,随后这些天杀的鬼子又轮奸了成本华。
过了几天,鬼子要撤退了,又一次把轮暴了成本华。随后把成本华绑起来,让她看着和她一起被俘虏的人一个个被杀,想摧毁成本华的意志。
这个微笑的女人是人,也是抗日英雄,她叫成本华,周围四个日本军人,从不同角度打量着她,现场还有两名人。
成本华在一边只是冷冷的看着,在她的脸上,除了鄙夷、蔑视和唾弃,没有丝毫的屈服。
杀完几十名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个板凳,靠在城墙脚下休息。过一会日本军把她解绑,成本华知道要杀她了,让日军随军记者再给她拍一张照片。她则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成本华带着微笑离去了,她是最美抗日女英雄。
她的笑刺痛着每一位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特雷斯科夫、施陶芬贝格和那些年轻的军官们冒着生命危险筹划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时,柏林城里的贝克和文官密谋者们却在关注一件异想天开的奇事——给“新德国”物色一个皇帝!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大多数文官密谋分子都抱有一种窃喜心理与地方广大的俄国作战,德国必败无疑。所以,他们并没有踏踏实实地研究到底如何推翻希特勒,而是不切实际地开始讨论推翻纳粹政权之后“新德国”的政体问题。1940年初,贝克、戈德勒、哈塞尔和波匹茨四个人商讨出了一个“过渡时期政治纲领”,要点为开放除纳粹党和共产党以外的全部党禁,废除《授权法》以及希特勒上台之后通过的一切恶法;由一位临时摄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摄政拥有紧急专政权,可以自行委任政府官员,其权限与晚年的兴登堡相同;由摄政下令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一部新宪法,并在适当的时候重新启动选举程序、还政于议会。在摄政监国期间,国内秩序由军队加以维持。
从个人威望和对军队的影响力上看,只有贝克才是担当摄政的合适人选。他是资深将领,既足以慑服像龙德施泰特、克莱斯特这样的军中宿将,对曼施坦因等公认的骨干将帅也很有影响力,最有希望保证国防军对摄政的支持。,贝克曾以辞职这种君子方式抵制过希特勒的侵略企图,这为他赢得了极好的社会声望,在英国也有不少同情者。如果由他出面领导新政府,在与盟国谈判商定和平条件时也许可以争得一个较好的结果。所以,虽然贝克有着明显的缺点(哈塞尔和波匹茨就对他有许多不满),他还是在1941年中成为密谋分子公认的领导人。
不过,贝克在当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身体欠佳,也缺少治理国家的经验。虽有戈德勒的协助,他还是不愿久居摄政之位,而是希望尽快把新德国的政体敲定下来。这位深受西克特影响的老将军是个帝制推崇者,时时不忘匡复霍亨索伦王朝的江山;在这件事上,戈德勒、波匹茨以及施陶芬贝格兄弟和他一拍即合。洛伊施纳和沙赫特只关心何时恢复议会政治,对形式上的国家元首究竟是帝王还是总统不甚感冒。毛奇伯爵和“克莱骚集团”则希望全民公选总统,但拿不出具体的方案,最终只能默认贝克集团的意见。
新德国的“储君”候选人颇多,符合密谋分子条件的却寥寥无几。废帝威廉二世已经在1941年6月去世,留下的五个儿子中,长子威廉皇储和乃父从长相到行事方式都如出一辙,最遭人厌恶,他还和一些纳粹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虽然皇储是理论上的帝位继承人,大家却一致决定反对由他继位。其余几名候选人中,废帝次子埃特尔•腓特烈亲王在“一战”后因为参与金融投机搞得声名狼藉,三子阿达尔伯特体弱多病,四子奥古斯特•威廉亲王是戈林的密友和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上将) ,要做皇帝显然都不像样。戈德勒提名年纪最轻的奥斯卡亲王,但他也有“钢盔团”背景,政治面貌不够清白。这样一来,储君就只能到废帝的孙辈中去找了。
贝克本人最中意的是威廉皇储的次子、1907年出生的路易•斐迪南亲王(Louis Ferdinand) 。这位普鲁士亲王是霍亨索伦家族族长之位的法定继承者(沙赫特提名的皇储长子威廉亲王因为与平民通婚被威廉二世剥夺了继承权),年轻时曾在北美大陆游历,和亨利•福特、美国总统罗斯福等人私交甚笃。“二战”爆发前,路易•斐迪南是汉莎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当他的堂弟奥斯卡•威廉(奥斯卡亲王长子)于1939年9月5日在波兰战死后,希特勒明令禁止霍亨索伦家族男性成员在德军中服役。这条训令表面上是为了确保“龙子龙孙”的平安,实际上却是要防止他们与前线官兵接触过多、有所图谋。这样一来,路易•斐迪南就被勒令不得参与军事航空活动,只能留在柏林打理杂务。这位失意的皇孙对密谋分子的活动颇感兴趣,加上他那位精明的妻子基拉•基里洛芙娜女大公(Grand Duchess Kira Kirillovna) 从旁撺掇,以路易•斐迪南为新德国的“储君”一事就在1941年夏天正式确定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