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夏季攻势:东北野战军第一次击败王牌新六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5月至7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长春至沈阳段、沈阳至吉林段及锦承铁路(锦州至承德)两侧地区对国民党军实施的战略性反攻作战。
1947年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结束后,东北国民党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调整部署,重点守备各战略要点和主要铁路干线,企图巩固已占地区,待关内援军到达后再相机发动局部进攻。据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打通南北满联系从根本上扭转东北战局,决定集中主力发动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各部队就现态势歼灭当面分散、孤立之国民党军,收复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第二阶段,集中兵力寻歼国民党军之部分主力,相机夺取中等城市。
5月8日,民主联军第1、第2纵队及独立第1、第2师,由吉林省北部扶余地区向中长路长春、四平段西侧实施远距离奔袭。13日至17日第2纵队一部包围并攻占怀德(今怀德镇),全歼守军新编第1军第30师1个团及1个保安团。由四平向怀德增援之国民党军第71军主力被第2纵队第5师阻于怀德以南大黑林子地区。17日,民主联军第1、第2纵队相互协同对第71军展开猛烈围攻,歼其大部,随后乘胜向南发展攻势。第1纵队占领公主岭、陶家屯等据点,第2纵队占领昌图。至此,北满民主联军控制了长沈间大部分铁路和两侧广大地区,孤立了四平,并在四平南北对中长路展开破袭。
,南满第3、第4纵队及辽东军区地方武装,于14日攻克沈(阳)吉(林)线上的山城镇、草市,歼灭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1个团和暂编第20师一部;16至17日,打退国民党军6个师的反击,于南山城子地区歼灭第22师;25日攻占东丰;28日攻克沈吉线上要点梅河口,全歼守军第184师主力。清原、西丰守军闻风西退。至此,南满民主联军控制了沈吉路中段、四(平)梅(河口)路东段及其两侧广大地区,与北满民主联军会师于四平以南。
其间,在东满作战的民主联军第6纵队一部及独立第3、第4师,东满独立师,向拉(法)吉(林)线分散守备之国民党军进攻,连克天岗、江密峰等地,并在老爷岭以南截歼新38师1个团。随后,第6纵队、东满独立师继续向南发展,在独立第1、第2师协同下,于磐石、双阳间歼灭国民党军第60军暂编第2l师,乘胜占领双阳、伊通、桦甸、辉南等城。至此,吉林、长春以南,四平东北广大地区之国民党军已全部被民主联军肃清。
在西满,民主联军辽吉纵队3个独立师奔袭双辽东北的双山和以北的玻璃山,牵制国民党军的行动。为配合主战场作战,冀察热辽军区于5月1日以一部接应凌源国民党军第3支队起义后,所部分别向锦承线和北宁线(北平至沈阳)发动攻势,先后攻克围场、赤峰、昌黎、抚宁等地,切断两线交通。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为继续发展胜利,进一步孤立长春地区之国民党军,民主联军迅速调整部署,攻击战略要点四平。6月14日发起总攻。第1纵队和西满3个独立师先后从西南、西北两个方向突入市区,19日第6纵队第17师也投入战斗,20日攻占核心守备区,守军退至铁东区顽抗待援。为解四平之危,国民党军急忙从长春、沈阳出动10个师增援。民主联军遂以一部兵力佯攻四平,集中9个师迎击由沈阳北援之新编第6军,29日在莲花街歼新6军第14师1个团,在貂皮屯、威远堡地区击溃新22师和第169师。此时,国民党多路援军已逼近四平,民主联军遂于7月1日撤出战斗。
点评此役历时50天,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3200人,其中俘敌60000人,毙伤23200人,收复和一度收复城镇42座,打通了南北满的联系,扩大了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收缩于中长路和北宁路的狭长走廊地带进行防御。由于南、北、东、西满的进一步沟通,和南、北满我军主力的会师,我军在东北战场获得了进一步集中兵力实行机动作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