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鄱阳水战定江南
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据濠州。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收罗人才,整顿军队,势力日渐壮大。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为汉,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
朱元璋采纳刘基等人的建议,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先夺取金陵,以此为基地,平定江南,攻灭元朝,夺取北方,统一全国。朱元璋要平定江南,势必要同陈友谅进行激烈的争夺。因为陈友谅地处金陵上游,控制了安庆、九江、武昌三个战略重镇,占地广阔,力量强大,仅水军力量就10倍于朱元璋。,陈友谅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们之间的争战,不仅关系到彼此之间的生死存亡,也必将是争夺南部的战略决战。
正当朱元璋准备攻打陈友谅之际,陈友谅也在积极筹划消灭朱元璋。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死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
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基说“我看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
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打败敌人?”
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满心喜欢。两个人又商量了一阵,把计策定了下来。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跟陈友谅是老相识。朱元璋把康茂才找来,对他说“这次陈友谅来进攻,我要引他上钩,没有你帮助不行。请你写封信给陈友谅,假装投降,答应做他的内应;再给他一点假情报,要他兵分三路攻打应天,分散他的兵力。”
康茂才说“这事不难。我家有个守门的老仆,给陈友谅当过差。派他送信去,陈友谅准不会怀疑。”
康茂才回到家里,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写了信,连夜叫老仆赶到采石,求见陈友谅。陈友谅见了老仆送来的信,果然并不怀疑,问老仆说“康公现在哪里?”
老仆回答说“现在他带了一支人马,驻守江东桥,专等大王去。”
陈友谅连忙又问“江东桥是啥样子?”
老仆说“是座木桥,容易认得出来。”
陈友谅跟老仆谈了一阵,吩咐左右摆上酒菜,让老仆饱饱地吃了一顿,才打发他回去。临走的时候,陈友谅对老仆说“你回去跟康公说,我马上就去江东桥,到了桥边,我叫几声老康,请他马上接应。”
老仆回去后,把陈友谅的话全向朱元璋回报了。朱元璋连声叫好,当夜派人把江东的木桥拆掉,改成一座石桥。
朱元璋从陈友谅的逃兵那儿得到情报,弄清楚他们进攻的路线,就让大将徐达、常遇春等分几路在沿江几个重要关口埋伏了人马。朱元璋亲自统率大军守在卢龙山,布置兵士准备好红黄两面旗帜,规定了信号举起红旗就是通知敌人已经到来,举起黄旗就是命令伏兵出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陈友谅自投罗网。
陈友谅自从老仆走后,立刻下令全体水军出发,由他亲自带领,直驶江东桥。哪想到到了约定地点,竟没见木桥,只有石桥。陈友谅的部将们都起了疑心。陈友谅想,别管他是石桥还是木桥,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桥旁边,一连喊了几声“老康”,也没人答应。陈友谅这才想到自己上了当,急忙命令船队撤退。
朱元璋发现敌人中计,立刻叫兵士举起黄旗,发动进攻。一霎眼间,战鼓齐鸣,岸上伏兵一起杀出,水港里的水军也加入战斗。
陈友谅受到突然袭击,几万大军一下子乱了套,被杀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数也数不清,2万兵士、一百多艘战船被朱元璋的将士俘获。陈友谅在部将保护下,抢了一条小船,总算逃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