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支援了解放战争:朝鲜对于帮助远大于苏联
1976年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人民解放战争”条目中写到“苏联的援助是人民解放军力量壮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苏军指挥部把缴获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转交给人民解放军(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筒37000余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机枪约12000挺,汽车2000余辆等等)。尔后,苏联又向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大量苏制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台湾国民党方面也持这种观点。
1
实际情况是,从1945年9月到12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各解放区部队陆续进入东北的初期阶段,不断受到苏联东北占领军的限制和排斥。苏联方面反复无常的态度,给东北野战军开辟东北根据地的行动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即决定各解放区部队全面出击,迅速扩大解放区。冀东军区16分区曾克林部率先进入沈阳,开始扩充部队、搜集武器。短短几天便收编了万余人,获得了大批日军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苏联政府与国民党当局签有条约,中共军队在东北的行动很快就引起了苏方的不安。当时,苏方的态度是严守中立,并未给中共方面任何优待。
9月15日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并派彭真、陈云、伍修权等随苏军代表一起乘飞机去沈阳。彭真等走后,刘少奇向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汇报了情况,并称这是“千载一时之机”。随后,刘少奇还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和干部轻装前往东北接收武器,开辟根据地,掀起了十万大军开赴东北的重大战略行动。
彭真等到达沈阳后,发现苏军的态度相当恶劣。绝大部分日军武器库的装备都被苏军用火车运往苏联。9月21日,彭真电告中央“现在我看守下较可靠的军械库只有七五山炮11门、迫击炮70门、六五子弹500万发。绥中飞机已被苏军搬走,沈阳南机场确有27架双引擎日本烂飞机,及十余个大零件库,但修理不可能。沈阳西机场和有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70架,但无点滴气油,目前对我全无作用。”
此时,各解放区进军东北的部队已经上路。因上级说到东北可以领到新武器装备。许多部队出发前将重武器留给根据地兄弟部队,只带了少量枪支弹药。当1945年底各部队陆续到达东北时,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武器可资补充。而苏方为了履行与国民党的约定,于11月19日强迫中共东北局离开沈阳,并规定中长铁路沿线城市全部交给国民党当局。为此,中共中央被迫改变策略,提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放弃对大城市的占领,在农村开辟根据地。
由于苏方许诺的援助落空和对中共的排斥,进入东北的中共军队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3师是进军东北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主力部队,11月25日到达锦州附近时,黄向中央报告情况说“部队50多天行军,极疲劳。自华中及沿途动员,均说坐火车、汽车,到东北背好武器等乐观心理。现在处于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之困难情况,部队士气受极大影响。”黄克诚师实际得到的武器是“仅补充步枪1200支、轻重机枪44挺、山炮10门、野炮4门。
在武器装备远劣于国民党军的状态下,中共中央决定调整战略。1945年12月28日,毛泽东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要求进入东北各部队作长期打算。依靠苏方提供援助的话,一个字也没有提。这表明,中共中央已彻底丢掉幻想,准备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国民党争夺东北。
2
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壮大,只有短短3年。武器装备是怎样发展的呢?
炮兵的发展是最典型的例子。1945年底,东北野战军总数为107959人,拥有步枪39641支、轻机枪1139挺、重机枪105挺、掷弹筒59个、迫击炮64门。能够用于战斗的重武器如榴弹炮、坦克、飞机,一无所有。这个基础比关内的山东野战军要差得多。说明东北野战军在东北未得到任何外来援助的重武器,连枪支都补充得极少。炮兵干部“在抚顺收集了20余门高射炮,在沈阳抢出几辆坦克,在抚顺、通化等地收集了几十辆汽车。移师牡丹江后更派人四处搜山,先后在镜泊湖、阿尔山等地收集了上百门山、野、榴弹炮及各种零件近万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了三个榴弹炮团,并由南满炮兵旅拨来一个炮兵团、一个高射炮大队、一个战车大队。到1947年2月,炮兵共收集到各种火炮700余门。其中,榴弹炮49门、野炮97门、山炮108门、步兵炮141门、迫击炮300余门。可以说,东北野战军的炮兵,是靠“拾破烂”建立起来的。
军工的创业同炮兵一样,也是白手起家。1946年4月,在通化建立最初的兵工生产基地。到1947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300万个、子弹2000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基本满足了野战军作战需要。上述事实雄辩地说明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而不是单纯依靠苏联的援助取得的。
3
那么,苏联究竟为东北解放战争提供了哪些帮助呢?1962年刘亚楼上将说“一般人总认为苏军留给四野不少武器,这是误解。”当时不仅不给我们武器,还吃掉了我们不少部队。也可以写一下当时斯大林为了照顾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还有个重要问题当时我们曾向中央建议,以中央的名义向苏军要些武器。毛主席当即电示革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义向他们要东西。后来以四野的名义,用粮食和他们换了一些武器。用红军票子到大连买黄金,购买了一些武器。朝鲜同志不错,卖给我们一些武器。
当时苏联因自然灾害缺乏粮食,希望从东北进口粮食。野战军武器弹药极度缺乏,急需得到补充。这样就有了与苏方的谈判,苏方考虑到与国民党政府有条约,两次拒绝了中共的要求。刘亚楼亲自赴苏。依靠他在苏联多年的经验和关系,达成了以粮食换武器的协定,在短时期内征集了100万吨粮食出口。
在东北野战军最困难的时期,朝鲜方面则伸出了援助之手。据当年在朝鲜办事处工作的丁雪松等回忆“两年多来,朝鲜方面支援了我们2000多车皮日本侵略军留下的战略物资,有的是无代价支援我们的,有的是通过物资交换取得的。”中共方面究竟从苏联和朝鲜购买了多少武器。至今尚无确切的统计,但绝不会有苏联方面的资料说得那样多。
有一位北京名妓,将初见的感觉珍藏了,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纵使恋人被推上断头台,她也心甘情愿奔赴刑场,只为了能伴君走一程。她就是明朝时的京城第一名妓高娃。吴震元《奇女子传》卷四记载,“高娃,京城歌舞妓,身姿轻巧,歌柔舞妙,一舞而缠头千金,名重天下。”高娃是否真有此人,并无史料可查证,或许是作者在尊重主人公吧。但杨俊确是威名显赫,他是明朝軍事將領,昌平侯。楊洪之子。杨俊是初入北京时,与高娃相识的,当时杨俊已有家眷,可他竟然对高娃心动了,不是不想去爱,只是身不由己。
高娃作为妓女出身,深知自己的地位配不上杨俊,可也为情所动。杨俊潇洒倜傥,文章写得很秀丽。高娃在妓院里面属头牌,那些富家子弟对她垂涎三尺的有很多,高娃从来就没在意过。杨俊的出现,使她麻木的身心苏醒了,绽放出了青春的光彩。在一起呆的时间越久,高娃就越对杨俊产生依恋感,这种不可言明的情感,包含了太多的东西。真诚的相拥使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彼此的身份,忘记了感情之外的任何东西。
高娃把自己的所有情感都倾注在杨俊身上。当杨俊被派往镇守边关时,二人难分难舍。怎奈军令如山,杨俊不得不亲自带兵远征边疆。高娃呢,为了杨俊守身如玉,闭门谢客过起了小民生活,一门心思等待杨俊归来。时间久了,钱财用完了,杨俊音讯全无,高娃无奈操起了歌舞的旧业,但不再卖身与人,决意以洁净待杨郎。只是想不到,一个晴天霹雳,高娃的梦醒了,杨俊被下令处死的消息,震惊的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这毕竟是事实。
原来,在正统十四年,瓦剌族首领也先侵犯大同,英宗亲征,被也先打败,俘英宗于土木堡。杨俊与山西都督范广提兵来救,可惜迟了。‘夺门之变’后,英宗复帝位,杀了拥立代宗的于谦等重臣,问杨俊、范广的“救驾不力”之罪,下令处死。杨俊被绑赴市曹时,傲然不屈,大呼道“当年陷帝为俘的人何在?我提兵救驾,反成死罪,天理何在?”他明是是受屈而死,但朝中新贵不来救,亲戚朋友也没有一个敢上前说话。杨俊的儿子也被免去职务,发配边疆了,妻子和家人离去。这样的凄凉场景,很多人都选择了避而远之,杨俊似乎也绝望了,喊冤无人理,更别想别人来替他伸冤了,在刑场上才发出了“天理何在?”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