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鹬蚌相争、井底之蛙、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掩耳盗铃、班门弄斧、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南辕北辙。1、 鹬蚌相争【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利。2、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出自】庄子・战国《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译文】井中的青蛙不可能同它谈论大海的事,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很小的一片天。后来人们用井底之蛙的故事来比喻眼界狭小,目光短浅的人。3、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文】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足够?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4、指鹿为马【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司马迁・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译文】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旁边的人沉默,有人说是马为了迎合赵高。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5、掩耳盗铃【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译文】百姓想得到钟的,想要背着它逃跑,那钟大不到背不动。以椎诋毁他,钟是一样的声音。怕别人听见他而剥夺自己的,突然捂着自己的耳朵。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B�B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6、班门弄斧【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译文】拿着斧子到班、郢之门,这个厚脸皮了。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7、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8、守株待兔【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自】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译文】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9、揠苗助长【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出自】孟子・战国《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译文】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茫茫然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病了,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去看的,禾苗已全部于死了。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10、南辕北辙【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刘向・汉《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译文】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走。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