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时代的《战国策・楚策一》中的寓言故事。
原文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西汉刘向等人考订整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释义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释
1、假假借,凭借。
2、求 寻求,寻找。
3、子你。无不。
4、长(zhang)同“掌”,掌管。
5、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6、遂于是。
7、走逃跑。
8、畏害怕。
扩展资料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2200多年前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中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楚国很强大,楚宣王担心北方各诸侯国害怕大将昭奚恤,而不怕他。有个大臣给宣王讲了个故事,然后告诉他北方的诸侯国怕昭将军是因为大王把军队都交给他掌管,所以,诸侯国真正怕的是大王啊。
大臣讲的就是狐假虎威这个寓言,其目的是让荆宣王知道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荆宣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从而达到拍马屁、取悦荆宣王的目的。
后来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带贬义。寓意转变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里的百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做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汉语成语)
狐假虎威,我国古代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于《尹文子》,后来有多本文献引及,但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战国策》.“狐假虎威本书的一则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句成语,含贬义,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信盲从,否则,就会闹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