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传说是什么时候谁最先提出的?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份。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宣传,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以其流传年代的久远、流传地域的广泛和影响的巨大,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四大传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以其曲折动人的故事和生动感人的形象,表现和讴歌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和反抗封建暴政、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追求婚姻自由和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四大传说不但思想性强,艺术审美价值很高,艺术风格亦很独特。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注桥)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佚名)《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白蛇的故事形成最晚,起源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一说源于《西湖三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已初步定型。
之所以称它们为四大传说,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不止在于它们历史悠久,更因为家喻户晓,老少皆知,雅俗共享,其深远的影响意义,深入民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