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1、《女娲补天》(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
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坏了,中国土地崩裂,天不能完整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周全地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熄灭,大水泛滥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抓取老人孩童。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里的大龟的四只脚作为天的四根柱子,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泛滥的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四根天柱得到了摆正,泛滥的洪水消退了,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死去了,善良的人民存活了下来。
2、《共工怒触不周山》(春秋·列子《列子》)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译文
天地也是物体。物体自有不足之处,所以过去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去撑起天地的四角。
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因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断了顶着天的柱子,扯断了拉着地的绳子,天往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动;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东南流淌汇集。
3、《后羿射日》(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译文
等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
于是尧派大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 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大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欢喜,并推举尧为天子。
4、《嫦娥奔月》(西汉·刘安《淮南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译文后羿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嫦娥偷窃了它来奔月,失望地失去了她,没有办法来延续。
扩展资料
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记录了华夏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的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同样,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而在3000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从《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人们能了解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淌,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
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上古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1、《女娲补天》(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
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坏了,中国土地崩裂,天不能完整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周全地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熄灭,大水泛滥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抓取老人孩童。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里的大龟的四只脚作为天的四根柱子,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泛滥的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四根天柱得到了摆正,泛滥的洪水消退了,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死去了,善良的人民存活了下来。
2、《共工怒触不周山》(春秋·列子《列子》)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译文
天地也是物体。物体自有不足之处,所以过去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去撑起天地的四角。
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因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断了顶着天的柱子,扯断了拉着地的绳子,天往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动;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东南流淌汇集。
3、《后羿射日》(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译文
等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枯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也没有。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
于是尧派大羿去为民除害,在南方的泽地荒野杀死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湖青邱用 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太阳,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大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欢喜,并推举尧为天子。
4、《嫦娥奔月》(西汉·刘安《淮南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译文后羿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嫦娥偷窃了它来奔月,失望地失去了她,没有办法来延续。
扩展资料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
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
宗教神话则是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神话人物与事件而形成的传说,也属于特殊意识形态体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