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塞翁失马”等古代神话都出自于
题主有误,,“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塞翁失马”则是一则寓言故事。,这两个故事并非出现在同一本著作中。
“大禹治水”的故事散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尚书·虞书·益稷》、《孟子·膝文公上》、《吕氏春秋》、《华阳国志·巴志》、《庄子·天下篇》等著作,并且在《史记·夏本纪》、《孟子·膝文公上》、《华阳国志·巴志》中明确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记载,说明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表现出的艰苦卓绝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一心在外治水,因公忘私,无暇顾及家庭儿女私情的伟大情操。这个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凡事需顺势而为方可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出自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原文如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所以福可变为祸,祸可变为福,这其中的变化难以捉摸,深不可测。
这个故事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进行转化,和《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