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故事长篇?
中国古代教育故事: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叶圣陶三颗糖的故事?
早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所小学当教师,有一次他在校园闲逛,无意间看到一个男孩用一个砖头要砸另一个孩子。叶圣陶先生及时上前制止了他,并要这个男孩放学后留下,到办公室一趟。
放学后,叶圣陶回到办公室,发现那个男孩已经在办公室等他了。
这时男孩见叶圣陶先生回来,变得站立不安,他觉得叶圣陶先生肯定会跟别的老师一样批评他,甚至要求他找家长。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不经没有批评他,反而拿出了一颗糖递给了他。
看着孩子疑惑的眼光,叶圣陶先生说“你来得很准时,这说明你很守时,这颗糖奖励你的守时。”这时男孩的心情放松了下来。
然后叶圣陶先生又递给了男孩第二颗糖, 说“在你砸那个男孩时,我让你把砖头放下你就放下,这是你对我的尊重,我要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已经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表扬过他。
而这时叶圣陶先生又递给了孩子第三颗糖,看着孩子疑惑的眼神说“我从其他同学了解到,你要打的那人欺负了别人,所以你才动手教训他,从小就有这么有正义感,所以我要奖励你第三颗糖。”听完叶圣陶先生的话,男孩这时已经泪流满面了。
叶圣陶先生接着拿出了第四颗糖,说“我相信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不需要我再说了。我把再奖励你一颗糖,奖励你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