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举荐人才的故事

灵异事件 2023-11-29 21:04www.178767.com灵异事件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
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祁黄羊),在晋悼公时曾任“中军尉”,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史记·晋世家》载,祁奚年纪老了,请求退职.晋悼公同意他的请求,并请他推荐一位有才能的人来继任他的工作.祁奚当即推荐解狐.悼会奇怪地问“他不是同您有私仇吗?”祁奚说“您不是要我推荐有才能的人吗?私仇不私仇,我没有考虑!”悼公就命解狐继任祁奚的职务.不料解狐奉命以后,还没有上任就死了.悼公就请祁奚再推荐一位合适的人才为继任者.祁奚当即推荐了祁午.悼公又惊诧说“他不就是您的儿子吗?”祁奚说“您不是要我推荐合适的人才吗?儿子不儿子,我没有考虑!”悼公就命祁午接替了祁奚的工作.

历史上母爱子 子敬母的故事

孟母三迁
还有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听到有人选女婿,却变得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坦腹吃饭的,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遂用“东床”“东坦”代指女婿。

 下面给家长朋友说一段王羲之夫妇俩教子习书法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