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流血为什么会凝固?血小板生成凝血酶(最小血
解答血小板是人体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一旦有血管破裂,血小板就会流出破裂,释放凝血酶原激活物,在通过钙离子转化为凝血酶,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错在一起,形成胶状血块,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了解一下!
伤口流血为什么会凝固?
血液中有很多的血小板存在,主要是起到止血和凝血的作用,大概占到血液总体积的0.3%,其中有2/3位于毛细血管中,也就是末梢血循环,所以只要身体上一出现伤口,就会导致血小板流出破裂,并在伤口处出现堆积,及时的止住血。
之后凝血酶原激活物被释放,和钙离子结合后形成凝血酶,而凝血最关键的就是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的转变,而凝血酶正好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形成丝状的纤维蛋白,相互交错覆盖,再经过1-2小时后,通过血小板的收缩蛋白作用,使血块收紧,导致出现了更加坚硬的血痂。
凝血反应时只出现在脊椎动物中的反应,而部分非脊椎动物的血液是基本不能凝固的,比如蜻蜓,蛱蝶,龙虱等,唯一血液会凝固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就是甲壳类,血小板能让它们内部的原生质更加突出,变为细条状或网状。
为什么血液在血管流动不会凝固?
人体内流动的血液之所以不会凝固,是因为血浆中含有抗凝血酶,纤溶酶和肝素,不仅能使凝血因子失活,还能分解纤维蛋白。抗凝血酶是一种抗丝氨酸蛋白酶,能和血液中的一分子凝血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降低血液的凝血活性。
肝素则能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从而阻止纤维蛋白原的转化,就算纤维蛋白原成功转化为纤维蛋白,纤溶酶也能阻止这关键的一步,将其溶解掉,所以这样的层层关卡,血液中的血根本没有丝毫的凝固机会。
像胃为什么不会消化自己一样,血液也不会在血管中凝固,不得不感叹人体的构造实在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