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决战要塞

奇闻异事 2023-11-12 11:29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黑海是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诸多国家的共有内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就能向沿岸周边国家施加政治压力,而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是当地最合适的港口,也成为各国觊觎的一块宝地。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决战要塞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1941.10.31 - 1942.7.4),是苏联红军为防守和夺取塞瓦斯托波尔城和黑海舰队主要海军基地,与德军所进行的一次战役。

1941年9月,德军占领基辅,苏联红军退守克里米亚半岛。位于半岛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经历无数战事,在战火中逐渐演化成一座要塞,大量堡垒、壕沟和隧道环绕市区。集结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不仅可以北上乌克兰,还能派遣舰艇飞机袭击罗马尼亚港口和油田,威胁德军后勤补给线。

为了消除这一威胁,同年10月,希特勒在指挥进攻莫斯科战役的,另行组建第11集团军,由曼施坦因上将指挥,目的是消灭集结于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重兵集团,夺取整个克里米亚,确保南方战线的稳定。新成立的第11集团军下辖两个德国步兵军和一个罗马尼亚山地军,总兵力约35万人,拥有100多辆坦克、700多门火炮和一批重型迫击炮,他们还得到里希特霍芬指挥的第8航空队的全力支援,后者掌握着黑海的制空权。

1941年11月初,苏军组建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指挥部,开战之初,塞城的苏联守军有5.2万人,配备火炮350门、舰艇37艘和若干坦克,后来又有大批军队经海路加强到防御力量。苏联南方面军下属的黑海舰队,独立滨海集团军,第51集团军的约23个师及配属分队,约27万余人。

苏军围绕塞瓦斯托波尔建立三道防线,后来为便于指挥,防线又调整为四个防御地境,每个防御地境分成前沿防区、主要防区和后方防区等三部分,能够持久抵抗。苏军设在塞城外围的“斯大林”、“西伯利亚”、“高尔基-I号”等炮台都配备了305毫米口径的巨炮,炮台外层都用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整个包裹起来,炮台下面有三层混凝土隔层。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1集团军于1941年10月占领克里木大部分地区后,集中兵力企图在行进间一举攻占塞瓦斯托波尔地区,但该企图遭到挫败。德军经过短暂的准备,连续对该城发起了三次猛烈进攻。第一次进攻于1941年11月11日至21日实施。德军集中4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和1个罗马尼亚摩托化旅,沿雅尔塔公路向巴拉克拉瓦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并从切尔克兹·卡尔缅地区向卡腊科巴谷地实施辅助突击,因损失严重,被迫于21日停止进攻。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决战要塞

12月7日,德军投入7个步兵师、2个罗马尼亚旅和1270余门火炮,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德军在人员和主要技术装备上几乎超过苏联红军1倍。尽管苏联红军顽强抵抗,在德军主要突击方向上仍出现了面临被突破的危险局面。为减轻塞瓦斯托波尔城防的压力,调动德军,苏联红军决定对刻赤半岛实施登陆战役。这一战役于1941年12月26日至1942年1月2日实施,迫使德军从塞瓦斯托波尔调走大量兵力。

1942年5月初,德军击败在刻赤半岛登陆的苏联第44、51集团军,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塞瓦斯托波尔,形势非常危急。德军加强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轰炸和海空封锁,切断了苏联红军海上交通线,并于6月7日拂晓发起了第三次进攻,德军不断增调兵力,而苏联红军的各种补给开始奇缺,失去了空中掩护。6月30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命令从塞瓦斯托波尔撤出。至7月4日,苏联红军一部分乘舰艇撤走,一部分突围后进入山区参加了游击队。

此次战役中值得一提的是,德军司令曼施泰因上将深知要塞防御力之强,为了确保攻击成功,经缜密策划调拨了3门超级巨炮,它们分别是420毫米固定式臼炮"刚玛设备"、610毫米自行臼炮"卡尔设备"、800毫米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设备"。德军的第一目标是苏军"库拉贝"弹药库,为此,由"古斯塔夫"连续发射重达7100公斤的穿甲弹直接穿透8000毫米的防护层命中位于地下弹药库中部引起震撼全岛的大爆炸,从而断绝了苏军北部要塞群的弹药供给。

随后,"古斯塔夫"顺临时搭建的4轨大型铁路转弯南下,开始攻击"斯大林"要塞。北部德军炮兵开始进入全面围攻"高尔基I号"的炮击行动。这时北部炮击的主角换成了610毫米"卡尔炮",它也被称为"雷神之锤"。"卡尔"的射速较快,重达2200公斤的610毫米高爆弹倾泻在"高尔基I号"要塞周围,4000毫米厚的永久水泥装甲板被打成碎片,要塞内部开始暴露。为了压制苏联步兵的突围和增援,420毫米"刚玛炮"对要塞周边进行地毯式轰击,1000公斤重的420毫米炮弹雨点般粉碎要塞周围所有的道路、铁路网。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历时250天。它成为处于敌人深远后方被合围情况下,长期坚持,顽强防御的范例。就整个战役而言,苏军能在深陷敌军重围的塞城坚持抵抗,与战前的认真准备密不可分。苏军以外围作战为重点,建立纵深防御体系,随着战役的发展和兵力的增加,苏军逐步加大火力密度,由开始时平均每千米正面4个支撑点,增加到17个支撑点,有效提高了防御韧性和弹性。更重要的是,苏军不断从后方获得援兵和弹药食品,这种消耗战严重削弱了德军的有生力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