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就这么活下去,镜头记录下的2元女子宿

奇闻异事 2023-11-18 17:55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初读余华先生的《活着》的时候,我十分震撼。感慨生命是如此怪诞,一口气,一滴水,抽一次血,吃一次豆子都有可能置你于死地,当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你的身上,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余华给出的答案是活下去,就这么活下去。

有部纪录片叫《女子宿舍》,网上找不到片源,如果你在百度搜索《女子宿舍》这个关键词,出现的会是韩国情色片《女生宿舍》,这很黑色幽默。

关于这部纪录片,《青年报》有篇相关报导,很让我动容,以下为原文

戚小光扛着摄像机,原本是要拍一个很主旋律的题材,一个有爱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

可是,当跟着这个女人左转右转进了一条胡同,顺着黑洞洞的楼梯上二楼,推开那扇铁门,他整个人惊呆了。

人!全是人!20多个女人,像沙丁鱼一样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

床就像偷工减料的木匠随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砖头、铁桶垫着。一个挨着一个的铺,铺上一条条打着补丁、抹布一样分不清底色的床单。

外墙上贴着上门打针、见证收款、高价收药、招聘等花花绿绿的广告,其中一张A4纸写着住宿24小时2元。

2元,这就是人头攒动的原因。

机器就那么静静地转着,戚小光突然心里汹涌澎湃,尽管处在同一座城市里,这却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这个吉林省吉林市电视台的记者,对农民工忙碌的场面一点儿也不陌生。他有时候也会想夜幕降临时,他们像蚂蚁一样消失了,消失在哪里?这一次,他找到了蚂蚁穴,他决心拍这个消失的故事。

这一拍就是5年。搭档们一个个离开了,只有他坚持下来。到,他都数不清素材到底有多少,反正一分钟不歇,电视至少能播上一个月。

纪录片的名字很简单,取自这家旅馆阳台,蜘蛛网般的电线掩映下,一个不起眼的半米高的广告牌女子宿舍。

哭!哭当啥用,白扯!

张燕秒拖拉着3岁大的小芳找到这个半米高的广告牌时,是14年前一个冬天的上午,母女俩第一次进城的时候。

14年后这个盛夏的午后,她们仍然住在这里。床还是那张床,连床板上垫的海绵、纸壳子都没变过,唯一不同的是,45岁的张燕秒两个月前腿坏了,再爬不了上铺,小芳已经17岁,不再跟妈妈挤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张床上,也要单花一份钱。

张燕秒第一次坐在这间宿舍时,跟人哭诉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两个月的女儿,草房土地被占,日子过得像腌渍的烂白菜一样。

14年来,几乎每来一个新人,都会坐床头哭诉一番,哭诉的理由无外乎离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顺就像一个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着床板,不耐烦地呵斥哭!哭当啥用,白扯!

当这些眼泪顺着老妇人皱巴巴的脸、少妇花样的脸,甚至孩子光滑的脸,滑落时,戚小光从没有给过特写,甚至哭得太凶的镜头,他会删掉,因为眼泪只是她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日子稍长些,这些苦命的女人不再说这是难民营,说这里是常驻大使馆,这里的女人不是天使,就是大使。这里的女人藏龙卧虎,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能上工地盖楼,下地是能修地球。

这里寸土寸金。躺下时,真正属于她们的空间也就比一个人略大。所有人下地时,属于她们的空间不及她们的一双鞋子大。行李压在各自枕头下,因为把包寄存在老板娘住的4平方米的小屋,需要一个月支付10元。

这里只有一个水龙头,每天流出吸管般细细的自来水,女人们用它解渴、吃药、洗头、冲澡哪怕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天,哪怕喝需要用热水化开的感冒冲剂。

钱是每天算的,老板娘挨个收钱时,有的从餐巾纸里掏出两个钢镚儿,有的解开裤子从内裤的口袋里掏钱,有的从随身的矿泉水瓶里扯出两张一元的纸票。

没有人会阔气地拍出一个月的住宿费。她们会像候鸟一样离开,一旦找到提供住处的打工地,她们就会搬家。等工地的活儿结束了,她们又会回到这里,寻找下一个打工地。这里就像驿站,像她们生活半径辐射开去的那个圆心。

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宿舍楼下就是劳动力广场。严格地说,这不是广场,而是4条胡同构成的十字路口。

这里距离繁华并不是太远,具体来说,距离火车站步行5分钟,距离长途汽车站步行4分钟,距离吉林市医院500米。

胡同里有朝鲜小吃,有卖90元一斤人参的老店,有叫桃姐之类的数不清的职业中介。天晴时,胡同里摆满了小黑板,有招聘司机专栏、保姆专栏、出国打工专栏。

把镜头往后拉,再往后拉,这个亮着4盏灯的60多平方米的女子宿舍,就湮没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的7层老楼里。

湮没在这普通的巷道里,湮没在这400多万人口、满语意思是松花江边的城池的吉林市里。

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相比这个2元一天的居所,打工的老板提供给张燕秒们的住处要敞亮得多。

到黑龙江种稻子时,她们就住在田旁边的露天大棚子里,能看见满天星星。在乡下养猪,就自己在猪圈旁垒房子,要多大有多大。

10月一下雪,女人们能找的工作多是在餐厅刷碗,穿两双袜子套大胶鞋,站在到处是污水的地上不停地刷,那些碗怎么也刷不完,一天17元。

来钱最快的是上建筑工地,像男人一样筛沙子、捣灰、搬砖,一天赚70元。可这活儿,女人大多吃不消。

整个漫长的冬天,女子宿舍的女人都盼着雪快些融化,春天来了,地里就热腾了。

春天,她们可以住到农户家捡木耳,捡完这家捡那家,扫荡整个村庄。一天干14个小时,赚上50元。

夏天,她们可以坐票价7.50元的长途汽车,去一个叫乌喇街的地方剪毛葱。在农户家里剪,一毛钱一斤,在地里剪,一毛二一斤。

不消说,女子宿舍同去的6个女人都选择了多赚这两分钱。她们要天不亮,走6里地到田头。等到黎明来临时,剪刀的咔嚓声已经在田地回响了。等到三天后,她们的口袋多了近100元钱。

如果手脚够麻利,掰苞米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群人一字排开,边走边掰。在望不到头的大平原上,最快的人一天拿70元,最慢的人拿20元。

她们最最喜欢的还是在城里发广告,一天能赚65元。最暴富的一次,是老板娘带领大家去水泥厂种树,一天赚了95元,创了最高纪录。

可再也没第二次了,人家说尽是些笨手笨脚的妇人,太老了!

戚小光不拍这些宏大的劳动场面,因为这些大家都看得见。他更愿意守在那个逼仄的宿舍,等人回来。

人回来了,没活儿干,也不打紧,到楼下站着。

劳动力广场上,人们天然地分出区域来。男人站在马路的一边,女人站另一边,穿着皮鞋、开着小轿车的雇主就穿行在马路中间,雇主喊一句焊工、瓦工,就有一群人围上去,讨价还价,报价低的抢了报价高的单,就会发生拳头之争。这是几乎每天发生的事儿。

冬天,雪花飞舞,找活儿的男男女女把手抄在袖子里,找工作的牌子悬挂在手小臂处,冻得直跺脚。戚小光就踱在这人群里,等他把机器从大衣怀里掏出来时,有人拦着镜头喊拍什么拍,电影都是假的,只有战争片是真的。

张燕秒腿没疼之前,一直比较抢手,她不用站多久,就能找到活儿干。她关节粗大,看上去一身蛮力。

而她同屋,对角线床上的68岁的宋淑文,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她站在马路旁两个多月了,没有一个雇主跟她搭话,她太老了。

尽管出门前,她穿上了带花边的干净裤子,还用捡来的铅笔画了眉,用捡来的雪花膏,把脸涂得白白的,她跟人家说她只有59岁。

她有个秘密,连同住了十年的张燕秒也没告诉。一个月来,她的左眼疼得厉害,最初眯一晚还能好些,现在针扎一样疼,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她滴了快10瓶眼药水了,也没见好。

现在盼一天黑一天,眼前越来越黑了!她叹着气,分不清眼里淌下的是泪水,还是药水。

因为一只眼,她的雪花膏涂不匀,左脸黑一块白一块,她给空矿泉水瓶灌水时,对不准口儿,洒了一地。她不敢告诉任何人眼睛的事儿,她怕消息传到楼下的市场里,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这些打工者私底下的生活,正是戚小光想要的东西。但宋淑文始终躲着他的镜头,她拒绝照相,她说出来打工10年了,人都以为我发了大财,见笑呀!

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镜头里一闪而过的,多半是那些皮肤皱巴巴、嘴角耷拉的中老年妇人的脸,唯独当转向皮肤紧绷、眉目清秀的小芳时,镜头停留了两秒,整个画面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

17岁的小芳,童年、青春期、少女时代几乎都跟这宿舍脱不了干系。14年里,她间或离开过女子宿舍。妈妈打工到哪里,她的家就在哪里,住过农户家、住过桥洞、住过火车站。

(年仅17岁的小芳)

7岁那年,她被送到了乡下的小姨家读书,可二年级上学期一结束,因为家里没钱,她就被迫退学了。

她的学历是1.5年级,尽管她很喜欢学校,她还记得班主任是个扎着马尾辫、爱穿米色西服、很有气质的女老师。

最近,她离开了女子宿舍,走时,她跟妈妈说我要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这里,我恨这里。

可她走得一点儿也不远,她打工的餐厅距离这个宿舍不过七八分钟的车程。她喜欢那家提供住处的餐厅,尽管床只是餐厅的几把椅子拼凑起来的。

可那里能上网,能看电视,能听客人谈世界杯,她喜欢那里飘着油烟味的自由的空气。

这些,戚小光的镜头是捕捉不到的,而戚小光也没打算用任何旁白去解释,他只打算静静地用镜头打量这个孩子。

镜头里,她总是把妈妈甩后头老远,跟妈妈吵架,一副厌恶女子宿舍、不喜欢妈妈的样子。妈妈说,小芳长大了,心野了,巴不得走得越远越好,一心只想赚大钱。

这个13岁就开始打工的姑娘,认为自由价更高。只要打工的地方能提供住处,她宁可工钱少点儿。

她一心想离开女子宿舍,她说这里的人都为下顿饭活着,她们眼里只有钱!钱!钱!。她讨厌劳动力广场,她说这里的男人都是臭男人。

在这条街里,她处处显出些许优越性。这张少女的脸只需在楼下的劳动力广场晃晃,不出10分钟,就能找到活儿。,凑上来的很多中年男人,不怀好意,介绍乱七八糟的工作。她也确实上过当。

晚上,有小芳的女子宿舍也多是热闹的。旁边的男子宿舍不断有人过来跟她唠嗑,请她吃饭,给她买五六块一斤的超大号苹果,夸她有着地球引力般的吸引力。

甚至一个36岁的中年男人,求爱不得,写下血书芳芳你好,多保重!21点09分。

当镜头里,血淋淋的血书在上铺展开,小芳从上铺跳下来,快速消失掉时,整个画面一下子快窒息了。

小芳从来就不认为自己属于这里。天一亮,她就出门,她一分钟也不愿在宿舍多待,哪怕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她踩着雪在空旷的街上游荡。

她去过附近几乎所有的网吧,她玩飞车游戏,飙车时紧张得哇哇大叫,上网,认识了几个很远很远的朋友。她像画画一样,学会了写26个英文字母。

在她眼里,网上的世界,比女子宿舍的世界大多了,纯洁多了。但她不敢玩太多网上游戏,那会让自己在现实里活不下去。

她迷上了神话题材的电影,人瞬间能成为富人,能获得很多种武器,能有无穷大的力量。她不相信灰姑娘,不相信一见钟情,她讨厌看韩国偶像剧,太假太假了。

她爱玩网上一种结婚术的游戏,新人在一个叫巴岛的地方度蜜月,那里四面环海,开满桃花,美极了。

她伸出涂着绿色指甲油的食指和中指,做V状,比画着两个方向,知道吗,我跟妈妈是两种人,我们走的是两种路,她属于那个宿舍,我不是!

可瞬间,这个幻想着穿婚纱的姑娘就又堕入冰冷的现实。她饿了,她必须回到女子宿舍,跟妈妈一起吃饭。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

在女子宿舍里,老板娘孙二娘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尽管她抠门得厉害,为了省电,她8点半就嚷着熄宿舍灯。她的口头禅是拿钱来!手机充电一次五毛,洗衣机转一次两块。

冬天楼下市场上的人冻得受不了,来屋子暖和一会儿,她伸手要一元钱。她像守财奴一样,四处捡旧衣服,鞋子,堆在自己的小屋,隔上一段时间,在宿舍开一次展销会,三块五块卖给住客

可很多人还是喜欢这个离了婚的泼辣女人,她常带领女人们一起打当日的短工,干活儿时,她把力气最弱的女人安排在自己旁边,照应着,回到宿舍坐床头给大伙儿分钱。

女人们常常为争水、抢马桶、丢了镜子这类小事争吵不休,老板娘就像太平洋警察一样,主持公道,平衡中间的关系。她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住客留下来。

这段时间,上面查身份证很严,屋里的一个精神病人没有身份证,被老板娘赶了出去,第二天,看她睡在马路边,老板娘又把她捡回来。

没办法,不留她,她就只能睡马路。老板娘说。

(被称为孙二娘的旅店老板娘孙世清)

老板娘看得很清楚,这个宿舍的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出路的,她们被亲人抛弃、无房无地、年老色衰、没有技能、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出现精神问题,她们仅剩的是,日渐稀薄的力气。

她早就想好了这些走不出去的老女人的路给救助站打电话,给110打电话。

可14年来,许多人根本等不到老板娘打电话。

一个又病又老的妇人,从宿舍下楼,坐在劳动力广场的马路牙子上,等活儿干,等着等着就歪下去,死了。老板娘让警察带走了她。她的床铺,连床单都没有换,很快又住进了新客人。

5年间,有几个老弱病残的女人出现在戚小光的镜头里,可一两次后,再也没出现过。戚小光找了很久,等了很久,再也找不到了,也许她们有人不在了。戚小光声调悠长地说。

眼睛越来越差的宋淑文也想过死。她甚至想好了要买很多很多的安眠药,跟老板娘告别后,到外面找一个角落永远地睡去。

可就在她坐在楼下马路边等活儿等不到,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时,一个路过的年轻小伙递给她两个菜包子,她一下子觉得天都亮了,要好好活下去!

晚上,女人们也会在宿舍唱歌,唱《小荷包》、《十五的月亮》,唱过时很久的老歌,有人会像《二人转》里一样转手绢,在狭小的过道跳交际舞。她们为毛泽东时代到底好不好的话题争论一个晚上。

她们自嘲脚下的布鞋,与开奥迪的雇主穿的布鞋一样,养脚。她们希望像赵本山一样,唠唠嗑也能赚钱。

她们也说女人间的私房话,宿舍有姐弟恋,大家会笑她武则天,老有魅力了。

拍着拍着,女人们在笑,镜头后的戚小光却鼻子发酸,他觉得,这群我们认为没有希望的女人,坚强地活着,太了不起了。

让他最动容的事情之一,是住在宿舍里的女人们显摆的样子。有人对吃的挑三拣四,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有人把300元钱买的手机说成值1000元;有人打工回来散一圈烟,装着很大方,或者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很忙碌的样子。

这是她们捍卫尊严的表现。戚小光说,就像你我一样。

纪录片他妈的真残酷

宿舍里还住着两位不用付房费的成员一只被称作企鹅的鸭子,一只爱吃火腿肠叫笑眯眯的黑猫。

在这个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的世界,它们成了住户们的精神支柱。鸭子的主人穿3元钱一件的衣服,却花10多元钱买了一个包,把鸭子装在里面。

一天中,她最幸福的时光是,她吃一口柿子,鸭子吃一口。有人来串门,说炖了鸭子吧。这个女人大声说还是先把我炖了!

不过,戚小光的镜头里很少有这样的花絮画面。他的镜头似乎总是在等待更残酷、更真实的东西出现。

终于有一天,他正在拍摄,屋里的两个女人打起来了,越打越厉害,等他过去阻拦时,已经来不及一个人突然拿出刀刺中了另一个人的腹部,瞬间血流如注。

他把女人抱起来,跟老板娘一起把她送往医院,这个受害者脾摘除。他留下了3000元的医药费。

那一夜,他身心疲惫,内心充满了自责,惭愧,如果我不为了镜头,早点跳出来,也许那女人不会挨上那一刀,他跟做纪录片的同行朋友抱怨纪录片真他妈的残酷,我他妈的废了!

镜头捕捉了这场流血事件,可有些事件,不流血却比流血更痛,这不全是镜头能捕捉的。

宿舍住着一些无事可做的女人,她们从不打工,她们对着过道里拿透明胶粘着的一面大大的破镜子,浓妆艳抹,她们只想在楼下熙熙攘攘人群里,找个有钱的饭票男人,嫁掉。

这个狭小的宿舍充满竞争,年轻女人给年老女人的男朋友一块西瓜,年老者就会认为年轻人要抢走她的老头,一通大骂。有的年老女人几个月没吃一口菜了,却舍得去温州人开的美容院,花50元文两道黑黑的弯月眉。

他们眼里,这里没有爱情,柴米夫妻,没柴没米怎么做夫妻。末了,他们会住到阳台那个每天7元的夫妻间。

说到底,夫妻间就是一个布帘子隔开的双人床,床上有封面起卷儿的《上海的爱情魔方》、《一只老鼠的艰苦奋斗史》,和几本武侠小说。

打开戚小光的录影带,就能看到一个男人对着镜头说女人,在我眼里,就是一身肉!

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张燕秒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戚小光的机器,抱着脑袋四处逃的样子。后来,她一边手撕烧鸡,拿啤酒瓶子喝酒,一边对着镜头流泪,说自己的新年心愿。

老板娘也常说自己的心愿。她希望戚小光资助她,改造这个宿舍,把所有的床、褥子都换掉,墙要刷上那种淡淡的苹果绿,地上铺上光滑的瓷砖,养上几盆花像真正的女人的宿舍。

她抱怨生意远不如以前了。

1996年,这个靠摆烟摊讨生计的离婚女人在劳动力广场开了第一家旅馆,第一晚只来了2个人,第二晚上6个,第三晚上10个。10天后,生意出奇地好。

人多到拿啤酒箱子搁床板睡,起夜上个厕所回来都没地方了。那时农村苦,出来打工的人多,胡同里全是找工作的人,苞米两毛一斤,猪肉2元多一斤,贱得厉害!

最近几年,农村好过些了,打工的少些了。附近一下子又开了20多家旅馆,一楼好门面的都改造成了时尚旅馆,带电视机的一天30元,带电脑的40元。这让她腹背受敌。

起初,看着戚小光的机器总在她宿舍晃来晃去,她也抱怨整这玩意儿干啥,不如给大伙儿找活儿干,时间久了,她和张燕秒一样,对着镜头,就像对着老友的眼睛。

她们坐在床头,说自己活得多么不得意、多么埋汰,给女儿的嫁妆只能是充充话费。新年那天,还有人在镜头里说了新年快乐!

5年来,戚小光在这个片子里越陷越深。

冬天零下30摄氏度,为了拍她们出门打工前忙碌的场面,他把5斤重的机器揣在大衣里,5点钟坐最早一班公交车,穿过松花江来宿舍拍片。这些女人对着镜头伸懒腰,打哈欠,穿衣服,解裤带看钱,刷牙,涂口红

他请这里的人吃饭,给小芳生活费,帮她找工作,希望她走出这个宿舍;他给生病的人买药、看病;儿子高考出成绩的那天,他还在女子宿舍忙活

有一年的年三十,他给老板娘钱,让她做一大桌子菜给大家过年。尽管他很清楚,他干预了镜头,这是拍纪录片的禁忌,但他没办法只拍她们吃馒头就咸菜的场面那画面太残酷了。

随着戚小光的纪录片素材越拍越多,女子宿舍也在慢慢变化。

前年,老板娘在女子宿舍旁边租房子,又开了家男子宿舍,4元一天。女子宿舍的价格,则提到每天3元。

如今,老板娘决心用一生所有的积蓄把宿舍买下来,要把宿舍开到自己80岁。旁人说,这个精明的商人赌的不是房价,而是赌这群人不管怎样,也走不出这里。

几乎每个人离开这里时,都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回这个猪圈了,可不用多久,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又会回到这里。

甚至有人出嫁了,跟丈夫吵了架,还会再回这个娘家住几晚。

如今,戚小光正在进行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他早早想好了尾声,那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交待,而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他要把这个片子献给的农民工,他希望片子在工地的脚手架前、工棚里,坐满农民工的露天电影院里放映,他希望每个看到片子里的人,产生共鸣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我一定会躲在银幕边,大声地笑,这比得什么奖都欣慰!说这些时,戚小光笑出了声。

(左一为纪录片创作者戚小光)

戚小光的这部纪录片最终并没能上映,即使翻墙也找不到相关资源,因为当年在网上放过预告以后反响巨大,紧接着凤凰卫视就根据相关的报导和纪录片预告片进行了专题采访,结果导致当地有关部门压力很大,通过各种渠道多次给导演做工作,所以才没了下文,这部历时5年拍摄的纪录片也就销声匿迹了。

活着,每个人都很痛苦,你看了比自己活的更糟的人,获得点勇气,然后洋洋自得的继续苟活。其实在另一群人的眼中,你也是他们的勇气。

《女子宿舍》不是为了比惨,他记录的是社会底层实实在在的生活,你不必怪国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照顾到社会的每个死角;你也不必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命运操控;你也不必为她们惋惜,因为当今社会你我都有可能在某一刻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所以,为什么她们还在拼尽全力,兢兢业业,在我们看来如此不堪的活着呢?

我认为,人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去挣扎,去痛苦,去幸福,去卑微,去高大,直至一天,我能坦然面对所有命运的摆弄。也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奇事网以上就是活下去,就这么活下去,镜头记录下的2元女子宿舍背后的辛酸。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