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族 眉山五苏?
苏轼的宗族,在华夏历史上繁衍千年, 最早出名的是以苏秦为代表的苏氏;接下来进入汉代,则是以苏建为代表;唐代则以苏世长,苏瓌,苏颋等为代表;宋代是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分为三个派系蜀派苏易简、苏舜钦祖孙,闽派苏绅、苏颂父子,眉派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
眉派最先起始于初唐诗人苏味道,年轻时就和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青年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苏味道因得裴行俭赏识,跟随其行军打仗而渐升高位,先后三度为相长达七年,不过苏味道此人惯行儒家的明哲保身宗旨,在武则天时期,处理政事模棱两可,两方都不得罪,世称苏模棱,着实不是一个好名声,后期还亲近张易之兄弟。他的代表作为《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苏伯,老三苏倜,老四苏倇,三人都做了官,只有老二苏份没做,在眉州定居,娶妻生子。苏份的后人为苏杲,和苏杲同一辈的兄弟估计有四人,但记载不详,苏杲生九子,唯有苏序活了下来。
苏序,字仲先,排行第七,人称苏七君。娶妻史氏,生子三人苏澹、苏涣、苏洵。
苏澹记载不详。苏涣为苏洵二哥,苏洵兄、苏轼伯父,也是二人崇拜的对象,苏涣学习勤奋专一,尊敬父兄、谦虚礼让。苏洵就不像他的二哥,小时候不爱读书,直到年纪大了,27岁了,才开始发奋,写的一些议论辩论的文章,在京师颇受欢迎,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比如说他著名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洵生二子,长子苏轼、次子苏辙,眉山五苏,其实也就是三苏加上苏轼的伯父苏涣和祖父苏序。传说苏轼两兄弟小时候贪玩,经常不着家,不喜爱读书,面对这种情况,苏洵借助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顺利解决了这个困难。他将家里的书籍全部藏起来,平时就偷偷地看书,在两兄弟来找他的时候,就故意在他们面前做得很不乐意他们看的样子,把书藏起来,不让他们看,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十分旺盛的,看着父亲如此神神秘秘,两兄弟就决定破解这个秘密,走进了苏洵给他们挖的大坑,陷入了知识的海洋。
苏辙有三子长子苏迟、次子苏适、幼子苏远,有七个女儿,夭折了两个。这比他的哥哥要好些,苏轼的后代在记载中只有四个儿子,没有女儿。在奇事网小编看来,儿女双全,才是最大的幸福。苏辙与其兄苏轼中进士,不久母亲去世,返回家乡服孝,之后又同中制举科,兄弟二人在科举上可谓同进退,连政治想法都是差不多的,都激烈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获罪,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官职换得兄长的宽大处理,然后被牵连贬谪。
苏辙写文章继承了他父亲苏洵的一贯风格,喜好政治议论文,比如说《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他也写了一篇《六国论》,但与苏洵的《六国论》一比就逊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