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早年经历 王蒙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
本文奇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王蒙早年经历的资料,通过王蒙早年经历的内容介绍,您可以了解到更多相关信息,如有喜欢,欢迎收藏本文哦!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以下是奇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蒙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蒙个人简介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父亲河北省南皮县人,曾任教北京大学。母亲河北省沧州人,曾任教北京市某小学。王蒙中学时接触共产主义思想,于1948年在中学加入共产党,组织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1949年共产党掌握政权之后在共青团工作,开始文学创作。其处女作短篇小说《小豆儿》发表于1955年,描写一位少先队员发现其舅舅是国民党特务而告发的故事其第一篇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写作于1953至1956年,描写50年代初期几个女子中学学生在新建的社会主义的兴奋和困惑。受“反右运动”的影响直到二十多年之后“文革”结束方得以出版。1980年代该书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同名电影。
王蒙人物经历
少年时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王蒙生于北京。父亲河北省南皮县人,曾任教北京大学。母亲河北省沧州人,曾任教北京市某小学。王蒙的名字是其父的朋友何其芳根据法国小说《茶花女》中的主人公阿芒所建议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10月至1950年05月,在北京河北中学学习时入党,成为共青团北京市工委干事,中央团校二期学员,开始文学创作。
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
青年时期
1953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1955年,王蒙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小豆儿》,描写一位少先队员发现其舅舅(?)是国民党特务而告发的故事。
1956年,发表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描写一位新到某共青团团委工作的青年对官僚的领导不满。由于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作品可以表达共产党的干部也有阴暗面,该小说迅速引起轰动,并使王蒙于此年被划为“右派”。
打成右派
1958至1962年王蒙在北京郊区劳动。1961年成为“摘帽右派”。
1962年曾到北京师范学校任教一年。
1963年至1978年王蒙在新疆伊犁伊宁市和伊宁县下属巴彦岱镇巴彦岱公社二大队生活工作,在学习维吾尔语之后任汉语翻译,后任二大队副大队长。
文革之后
1978年王蒙调回作协北京分会。
1979年,被共产党平反。王蒙回京后第一篇短篇小说《说客盈门》描写一位厂长处罚了一个不努力工作的工人之后,该工人的许多亲友去游说该厂长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的“走后门”现象。其后王蒙撰写了多部小说、杂文,曾一时间成为文坛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979年06月,担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同年,发表中篇小说《布礼》;短篇小说《夜的眼》《表姐》。
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王蒙受聘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任文化部部长
1986至1989年。期间任文化部部长。
2002年,担任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
2005年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任命王蒙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2006年11月,第七次全国作代会后出任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同年5月,王蒙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第十九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先后作了《谈中华传统诗词》《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和《红楼梦中的政治》三场主题演讲。[3-4]
2007年王蒙推荐郭敬明加入作协,引发争议。
2010年5月,王蒙受聘为传媒大学“名誉教授”,苏志武校长代表学校向王蒙教授颁发了聘书;5月22日,王蒙到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讲课,并受聘为绍兴文理学院“名誉教授”,宋培基副书记代表学校向王蒙颁发了聘书并佩戴校徽。同年,出版《庄子的享受》、《老王系列》。同年,与郭敬明做客北京卫视一档名叫《书香北京》的节目,在夸郭敬明“聪明、谦和、语言好”后,又不客气地批评他“爱堆砌华丽辞藻”、“文章华而不实”等,他还点了郭敬明的死穴太做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