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外文坛名家对鲁迅的评价为何褒贬不一

奇闻异事 2023-11-19 19:57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良守先生说“鲁迅是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世人都成了王朔不好,但都成了鲁迅也不好——那会引发地震!”王蒙随后又说:“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见得。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

  王蒙所说的王朔在拥有众多读者,他的小说被大量拍成电视剧、电影。调侃是王朔语言的最大特色。王朔在《我看鲁迅》一文中说“老实讲,当时很容易崇拜个谁,《艳阳天》我都觉得好,并没觉得鲁迅的小说写得好,可能是因为那时我只能欣赏戏剧性强和更带传奇性的作品,对人生疾苦一无所知,抱着这样自我娱乐的心态看书,鲁迅的小说就显得过于沉闷。相对于北京孩子活泼的口语,鲁迅那种二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有些字现在也不那么用了,譬如把的一律写做底,好像错别字似的,语气也变得夹生。这就是大师啊?记得我当时还挺纳闷。再后来,阅读的经验增加了,自己也写了二十年小说,对小说也不简单地用明白流畅情节生动当唯一标准了,我要说,鲁迅的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不是都好,没有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都好,那是扯淡。而且,说鲁迅的小说代表小说的最高水平,那也不是事实。”

  1961年,夏志清出版了《近代小说史》,其中对鲁迅评价比较低,“大体上来说,鲁迅为其时代所摆布,而不能算是他那个时代的导师和讽刺家。”捷克著名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曾写书评《现代文学的根本问题和夏志清的〈现代小说史〉》批评夏志清《现代小说史》的分析方法不够“科学”,文章指出其他所有现代作家都缺乏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的特点“寥寥数笔便刻画出鲜明的场景和揭示出社会根本问题的高超技艺。”夏志清撰文反驳,这两篇长文都刊在布拉格东方研究院的杂志ArchivOrientalni上,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现代文学的必读之作。

  日本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家竹内好说“鲁迅是现代国民文化之母。”竹内好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科,后作为自由职业者专门从事著述活动。著有《竹内好全集》17卷、《鲁迅》、《革命的思想》、《新编鲁迅杂记》等作品。其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鲁迅研究,以鲁迅研究为基础,他介绍了孙文、蔡元培、毛泽东等人的思想和传记,以杂志《》为基地,连载《为了了解》等启蒙文章。

  郭沫若先生说“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而胡适却幽默地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

  蒋梦麟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大部分写于“五四”前后。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封建主义的“牧民教育”,反对德、日的军国主义教育,提倡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平民主义教育。他说“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只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苏雪林,原名苏小梅,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活跃在“五四”前后文坛上的许多作家及其作品,苏雪林都一一进行论述。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褒或贬,不免失之偏颇,一些过火的言辞也时而流露于笔端。“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但他的党羽和左派文人竟将他夸张成为空前绝后的圣人,好像孔子、释迦、基督都比他不上。青年信以为真,读其书而慕其人,受他的病态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个个都变成鲁迅,那还了得?”

  1937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作题为《论鲁迅》的讲演。他说“鲁迅在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的圣人。”1942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报告中多次提到鲁迅,在推荐的4篇文章中,鲁迅的一篇列在列宁、季米特洛夫之后,毛泽东本人有关文章之前,并作了详细讲解。从1956年春到1957年春,围绕着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毛泽东在与文化界人士谈话、党内讲话中多次提到鲁迅。毛泽东曾经评价说“鲁迅是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称鲁迅是“的高尔基”。他说“鲁迅是真正的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丫鬟小姐们个个光彩照人,睡觉都是浓妆艳抹。可仔细想下,古时候压根就没有粉底,没有睫毛膏,没有沐浴露,没有女用剃须刀……天啊撸,古时候的女人是怎么过的呀!

  1、古人以前没有卫生棉,那么来大姨妈了怎么办?

  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月经布”了。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用于“大姨妈”来时紧紧包裹下体。,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因为向来崇尚节俭,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现在的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棉的发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2.古人没有保险套和避孕套,如何避孕呢?

  野史记载如果皇帝不喜欢某个被宠幸的宫女,就会让太监把这个宫女倒挂起来,给她用藏红花液清洗下身,据说可以将宫女体内的精液清洗干净,还有一些野史说以前皇帝宠幸妃子后,如果说不留的,太监就会帮那女的推拿,确保皇帝的精液不能留在那女的体内。过去的青楼女子也会服用一种含有麝香的“凉药”来避孕。不过,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韦小宝八成就是他妈避孕措施没做好才蹦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喝少量剧毒水银。,多数古人不会刻意避孕。

  3.古代皇帝后宫3000人,真有这么多吗?

  3000只是一保守的数字。古代皇帝在女色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隋炀帝,就曾下诏广征天下美女,选了3000童贞女子入宫供他“消遣”。冠军当属唐玄宗。别看古书中把他和杨贵妃的爱情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后宫人数高达四万……嗯,一天一个,也得100多年才能用完,了,宫里的那些宫女也是皇帝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性玩具”。

  4.古代女人刮体毛吗?

  的女人在刮除体毛上可没什么进化。事实上,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黑泽明电影《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

  5.古代女人多久洗一次澡,拿什么洗?

  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哪有这待遇?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6.古人没有卫生纸,那么用什么擦屁股?

  古人大概都练过“忍者神功”,在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大便完后用木片竹片来“刮擦”屁股。纸张发明之后,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而且纸张昂贵,只好继续当“忍者”。直到元代,蒙古人才不鸟你什么爱惜纸张呢,屁股自此得到了“温柔”的对待,元代用纸擦屁股只是开始并未普及,真正在华夏大地上出现全民用纸擦屁股的盛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万恶的资本主义,多么奢侈。

  7.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在古代这些也都是奢侈品,富家小姐才能买得起。

  8.古人喝水是生饮还是会煮开再喝呢?

  只有现代人才会被这个问题困扰。那时候还没有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井水,甚至是雨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不用担心拉肚子。只有天气寒冷时,古人才会把水烧开了喝。虽说如此,但古人要提防水源受到污染,因为古代瘟疫的流行,大多跟饮用水有关。武侠片里的恶人,常使用在水里投毒这种下三滥的招,取人性命于无影无形。

  9.古代女性宫刑是什么?女性割哪里?

  宫刑男女都可以受的,男的受宫刑就是割掉生殖器官,就和太监一样;女的受宫刑在法制史上还不是很具体,大多是拿木棒重击小腹使其生殖器官破坏,失去性能力和生育功能。至于是什么器官坠落,有人认为是子宫,有人认为是阴道前壁,但这两种脱垂并不能从根本上断绝性交。对此,清人吴芗见解独特,他说,妇女阴道深处有块小骨叫“羞秘骨”,一旦施加外力使它坠下来,就会像闸门一样闸封阴道,无法性交,从而达到惩处女子的目的。

  10.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们穿内裤吗?

  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内裤。

奇事网以上就是解密中外文坛名家对鲁迅的评价为何褒贬不一?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