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儿子中人才辈出为何还说ldquo;生子当如孙仲

奇闻异事 2023-11-19 19:57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据《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记载,建安十八年(211年),曹操率大军攻打濡须,孙权亲自率军抵抗,打了一个多月,不分胜负,曹操远望孙权军,见军容威严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戎马半生,南征北战,灭二袁,杀吕布,降刘表,克马超,可谓文韬武略,英雄一世。他在生儿子这方面也是不遑多让,据统计,曹操一生共有25个儿子,其中不乏惊采绝艳之人,为何曹操还会生出生儿子要像孙仲谋这样的感慨呢?

  曹操的25个儿子中,比较有才能的有五个,分别是,曹昂,曹彰,曹丕,曹植,曹冲。曹昂是曹操长子,聪明过人,性情刚勇而有胆略,深得曹操喜爱,可惜的是,建安二年,曹昂在随曹操出征张绣时,突遇张绣袭击,曹昂让马救父,战死于宛城。嫡长子曹丕,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博览群书,又善骑马射箭,可谓文武全才,在后来的继承权争夺战中击败了曹植,顺利继承魏王之位。曹彰,曹丕之弟,立志为将,自幼习武,不爱读书,勇武过人,但不善谋略。曹植,才思敏捷,语言犀利,极具才气,为人狂放不羁,书生气重。世子之争败北后,不问朝政,潜心文学创作,232年在忧郁中去世。曹冲,是曹操幼子,自幼聪明过人,”曹冲称象“的典故流传至今,曹操甚是喜爱,可惜的是,曹冲年仅13岁就病逝了。其余的20个儿子,基本都属于资质平平,不堪大用。

  在看看孙权,建安五年,年仅18岁的孙权从兄长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可谓危机四伏,北有曹魏虎视眈眈,南有山越不断滋扰,西有刘表伺机待动,内部,则由于孙策的突然去世,人心涣散,朝局不稳,面对内忧外困的局面,孙权沉着应对,对外命周瑜拒曹魏,防刘表,安抚山越,对内则团结群臣,发展经济。可以说,孙权很好的继承了兄长的遗志,优秀的完成了交接。是一个出色的接班人。

  回到我们的问题,我们要先搞清楚曹操遇到了什么问题,才能知道曹操在头疼什么。曹操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在曹操的一生中,他遭遇了数次背叛和密谋诛杀他的行动,例如董承,张邈、张绣、耿纪等人都曾在背后捅曹操刀子,而曹操性格多疑,身边又多将少帅,使曹操每战必亲征。而他只要一离开自己的根据地之后,就要担心会不会遭遇叛乱或者偷袭,导致曹操经常战至一半,不得不班师回救,顾此失彼。

  这样一分析,我们发现,曹操身边猛将如云,夏侯兄弟,曹仁,典韦,许褚等等都是世之虎将,,却不是能够独自领大军指挥一场对诸侯势力进行大规模集团军作战的帅才,曹操身边谋士如云,荀彧、郭嘉、程昱等等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他们却很难如诸葛亮般树立自己的威信,以至于,一旦曹操不在的话,他们基本上无法发挥作用。这是曹操的悲哀,终曹操一生,强势的曹操,使谋士活在他的阴影下,使武将只需要按照他的指挥作战。

  曹操太需要一个像关羽和周瑜这样的人物了,将绝对忠诚,主绝对信任。进可功伐,退可拒守。刘备进川时,关羽是守荆州的不二人选,刘备有关羽守荆州可谓断绝后顾之忧。东吴北伐时,孙权在建业高枕无忧,自有周瑜在前运筹帷幄。而曹操,左支右绌,亲征则忧心无人守家,不亲征,又忧心无人可独当一面统领大军。这也是为什么当曹操遇到关羽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喜爱,那么想为自己所用,不是因为关羽的勇武,曹操不缺猛将,而是曹操缺少一个对他绝对忠诚他又可以无限信任,并且,还能独当一面的帅才。

  话说回来,曹操身边之所以没有这样的人,跟曹操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曹操生性多疑,他做不到放权他人。

  所以,曹操最最希望的,是希望有一个强势的儿子站出来,在他征伐的时候,能够坐镇大本营,免除他的后顾之忧!可惜的是,最有希望成为这样的曹昂早亡,聪明绝顶的曹聪早亡,剩下的,曹彰虽勇武,却少谋略,无法独当一面,曹植,性格狂放随性,也是个靠不住的主儿,稍微靠谱的曹丕呢?虽然善谋略,却过于谨小慎微,不够强势果决。

  往更远一点说,曹操211时,已过知天命的年纪,选择接班人是他的当务之急,而此时,子嗣之中,却无一人能令曹操百分百满意,曹操不由得担忧自己去世后,子嗣能不能顺利接过大业,守住基业,平定天下,而对面站着的孙权,显然,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曹操多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继承者。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朝的惨败告终。后来者分析这场战争时,常会说,清朝北洋舰队军力强于日本,失败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军纪涣散,军费被慈禧挪用等等因素导致。诚然,奇事网以上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也确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失败,,深层次的原因却不仅仅如此。

  要理解甲午之败,得了解我们的“坏邻居”日本的民族性,其一心想要侵占我国,妄图称霸世界。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尚武好战。日本时刻做好对外作战准备。早在唐朝时,日本发动了侵略唐朝属国百济,新罗(今韩国)的战争,后被唐军在白江口击退。

  至明代中期,日本又两次发动入侵明朝属国朝鲜的战争,均被明朝击退,,日本倭寇对沿海地区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滋扰,再到1895中日甲午海战。后面的大家都熟悉了,1910侵略朝鲜,1931入侵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日本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时刻处于危机之中,日本但凡有机会,就会对外侵略,这样的民族性即便在今天,也没有改变。

  再来看清朝时的民族性,闭关锁国自以为是,从来不强调输出,文化上的优越感使清朝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认为领邦应该四海来朝,再加上晚清由来已久的传统儒家道德观,对周边各国奉行的都是你给我朝贡,我给你保护的心态,有谁欺负你报我大清名儿的策略,很少去入侵他国。

  清朝的这种民族性导致的结果是,在历史的两千年里。清朝之前都强于日本,历史上中原王朝比日本强的时候,没有侵略他们,甚至帮助他们(语言和体制都是),一旦他们强于我们,马上反咬一口。是的,日本就是这种白眼狼。

  理解了这种民族性之后,我们回到甲午的问题上来。这种民族性的差异在这场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具体来说,就是战略问题,这也是甲午海战败北的真实的,深层次的原因。

  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是同一时期进行的。日本在这一时期,可算是卧薪尝胆,放低身段,虚心学习列强先进的科技和体制。这是真正的学习和变革。清朝的学习呢,则是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儿上,还是觉得自己牛。

  学习只是为了可以自保,缺乏进取心。所以,清朝买来军舰后,自认为已经亚洲无敌,于是可以安心继续做天朝上国的美梦了,而日本呢?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到甲午海战时,日本仍然在不断购买和建造新舰,甚至大批日本妇女下南洋当妓女,赚取外汇用于买军舰。而北洋水师,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购买新船了,更不谈自己建造了!

  慈禧为什么挪用军费?一个原因是,说到底,还是觉得这个够用就行了,没有必要深入的去研究和发展。清朝的军舰买回来,觉得可以自保了,高枕无忧,没有想过要去入侵谁,而日本呢?

  北洋水师最大的两艘军舰“定远”“镇远”号,于1887年由国外买回来,而日本,1888年开始,随即开始委托法国建造了三艘专门克制“定远”“镇远”的“严岛”“桥立”“松岛”号,这三艘舰分别在1891-1894年期间建造完成,可见日本之处心积虑。日本对于科技是真正的重视,清朝则截然不同。

  说了这么多的清朝民族性的东西,回来看看甲午海战中日真正的力量对比。当时清朝海军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日本排在亚洲第二,很多人由此说甲午海战日本以弱胜强云云。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这个排名比的是吨位,而且清朝是四大水师都算进去了,而实际参战的仅仅是北洋水师,而日本,可是整个联合舰队出动!这还仅仅是吨位,还没算性能上的天差地别。

  具体到甲午海战实力对比是这样,清朝对日本参战舰数12对12,总吨位34000吨对41000吨,总马力42000匹对69000匹,编队航速10节对14.5节,大口径火炮58门对104门,速射炮3门比97门,每分钟可发射炮弹数23发对232发。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这完全是两个级别的较量。而实际上,我们说的腐朽落后的清军,命中率居然还高于日军一倍左右!军事科技的鸿沟不是人力或者精神所能逾越的,而这种科技鸿沟,在维新的中日身上怎么会如此大?

  笔者以为作为日本千百年的邻居,了解日本的历史,知道日本的民族性,不难知道日本就像一只躲在暗处的狼,你强的时候,它远远看着,等你受伤了,它就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咬你一口,对于这样的民族,永远不能大意,在比它强的时候,甚至不能怜悯,因为它不懂得感恩,要么远远甩开它,要么“你懂的”。

奇事网以上就是曹操儿子中人才辈出为何还说ldquo;生子当如孙仲谋rdquo;?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