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根据什么写成了 著名的《辛酉刀法》?
据传戚继光于战场上自一倭寇身上得到日本古流剑术传书《阴(隐)流之目录》一卷,当时倭寇的单兵作战能力甚强,又兼倭刀锋利难挡,明军士兵多有伤亡·戚继光曾说“我军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两断!”这是感同身受之语,里内蕴含着一个爱国军事家的悲痛与无奈。正因为如此,当时我国不少优秀的军事将领和民间武艺家,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日本刀法,一时间,朝野间出现了引进日本刀及其实用技术的热潮。戚继光得此倭刀图谱之后,即以日本剑术之势法,著成了《辛酉刀法》。
《辛酉刀法》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用日本文字写成的《隐流之目录》及其“习法”,后面是戚氏的演练法。《辛酉刀法》合中日两国刀法为一谱,在中日刀剑武艺的交流史上不失为珍贵的文献。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军队中积极推广日本刀法,并且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教程,这在他的兵学名著《练兵实纪》中有清晰的记载。在数十之久的戎马生涯中,在御倭、御鞑和万历壬辰援朝等战中,戚继光训练出来的军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显然,学之于敌又用之于敌,正是戚继光的过人之处,这是当时许多墨守成规的军人所做不到的。需要特别指出,戚继光又是第一个将这种“以双手执一刀”的刀法定名为“双手刀”或“双手长刀”、“长倭刀”的人。显然,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定名,是一个朴素而贴切的定名,自戚氏以后一直被严肃的武艺家们所沿用。,戚继光于辛酉军阵上得到的“隐流刀法”,是当时日本各家刀法中的精品这一,由他传存下来的《隐流刀谱》,对今天的中日两国双手刀研究者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继而此刀法影响产生了《单刀法选》和《手臂录》中的长刀、单刀法,并直接影响到后世所传“苗刀”法与“双手刀”法等。而日本古武道学者则认为,戚继光所得的《阴(隐)流之目录》即为“日本剑道三大源头”之一的“阴流”流祖爱洲移香斋之子爱洲小七郎于明朝时期游历时所传的“猿飞阴流”剑术传书。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沧源县岳宋乡南锡河对面缅属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岗里”历史传说梗概是远古的时候,人被囚禁在密闭的大山崖洞里出不来,万能的神灵莫伟委派小来雀凿开岩洞.老鼠引开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蜘蛛赌住不让人走出山洞的大树,人类得于走出山洞。到各地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这是司岗里的大体意思。要详细的讲,就很多很长。总而言之,“司岗里”的传说,就是人类历史的源头。过去佤族每年都要到巴格岱“司岗里”处剽牛祭祀纪念“司岗里”。
佤族的创世纪神话在人类远古的洪荒时期,只剩下一个佤族女人漂泊到司岗里的高峰上幸存下来。这个女人受精于日月,生下一男一女。一天,阿妈正坐在岩石上采用天上的彩云织布,突然一头牛跑来报信,说她的儿女双双掉进海里去了。那时候司岗里群山的周围是苍茫的大海。阿妈焦急万分,就请牛去救。牛会浮水,下到海里把兄妹俩托在脖子上送到了岸边。阿妈真感激不尽,便立下规矩,把牛作为佤族永远的崇拜。
60 年代初期,中缅两国重新勘定边界的时候,司岗里被划归了缅甸。外乡人要是去司岗里,手续非常麻烦,于是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司岗里不管属于哪国所有,总是佤族老祖先出世的地方。,许许多多的佤族人民,经常会过境到司岗里朝拜,把那里的山崖岩洞、溪水飞瀑、树木花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都绣在他们的衣服上。
佤族人始终记住我是从神圣的司岗里走出来的阿佤人的后代,司岗里的灵气总会与我同在 ……
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也共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忆。
每年5月份,云南临沧市沧源县都举办“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 ”场面热闹,隆重,有佤乡特色小吃和斗牛比赛。沧源是我国从原始社会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地区之一,因为历史原因,有部分佤族群众信仰基督教,还建有一定数量的教堂,加上“司岗里”文化的魅力,沧源县成为了云南旅游的后起之秀。
“司岗里”也是一种云南特有的木瓜酒的名字,这种酒以被云南当地的茅粮酒厂开发出来,成为世界上第一支木瓜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