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色的文豪袁枚:竟然连清朝政府都知道

奇闻异事 2023-11-19 19:57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袁枚的好色甚至“惊动了中央”,刘墉在江宁当官时,因为袁枚太“纵情逸志”,败坏世风,差点要弄他。

若问我,有清一代最骚的知识分子是谁?不用检索脑壳里上千人的名单,答案已然跃出袁枚,是袁枚。

袁枚(字子才,1716-1797),清中叶文学家、思想家,钱塘人。他主要以诗名世,曾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早慧,20来岁就成为最年轻的博学鸿词科候选人,但仕途并不太佳,38岁时退隐,归居在江宁的自购豪宅随园。此后他以“好色、好吃、好诗”的名士派头行走江湖,亦正亦邪,亦方亦圆,也交权贵,也纳后学,一口气活到81岁,最终葬于小仓山。

袁枚虽以诗名,我却不太喜欢他的诗,总觉得多油滑气,随时都在抖机灵,反而俗套,就像满脑壳都插上花的城乡结合部女郎。他的《随园诗话》名声很大,我也不太喜欢,这书吹嘘女弟子至少占了1/3,阿谀权贵又占去1/3,搞得活像一部《公关先生日记》。《随园食单》倒是很棒的小品文,但分量也还不足。事实上,我所喜欢的,是好色与叛道的袁枚——半个“怪叔叔”,半个思想者。

先讲他的好色。袁枚的好色是男女通吃于女色则小妾成群,两个陶姬、方聪娘、陆姬、金姬……还有不计其数的女弟子。70多岁的时候,他很可能还搞了一个仰慕他的小姑娘——她的曾祖父当年还与袁枚同赴过科举;于男色也绯闻不断,吊膀子的计有李郎、庆郎、桂郎、曹郎、吴郎、陆郎……袁在毕沅的“兔子园”中流连忘返,又和郑板桥兴高采烈地讨论,即使美男子犯了错误,也不要打坏他的屁股。(杨鸿烈《袁枚年谱》)

对这个“好色一代男”,赵翼曾戏为控词,说他“园伦宛委,占来好水好山;乡觅温柔,不论是男是女”,并下了判决来世重则化蜂蝶以偿夙债,轻也要复猿猴本身逐回巢穴。这还算客气的,的绍兴史学家、掐架大师章学诚,先后至少写过5篇文章痛骂袁枚,说“这样的人渣应该被凌迟”,弄得后者狼狈不堪犹如洗了狗血温泉。袁枚的好色甚至“惊动了中央”,刘墉在江宁当官时,因为袁枚太“纵情逸志”,败坏世风,差点要弄他。按王昶在《湖海诗传》中的说法,是袁枚赶紧写谀诗去勾兑刘墉,遂得免;按章学诚在《论文辨伪》中的说法,则是袁枚的保护伞朱筠出来说情,袁始保住了脑袋。

因为贪色,所以怕死。袁枚70来岁时曾得重病,以为自己要挂掉,就大写自挽诗,还拉了一堆当时的名士如赵翼、姚鼐、洪亮吉、钱大昕等同挽,相当于提前给自己开个“纸上追悼会”,好玩极了。(见其《诗集》卷三十二及《续同人集》)。

“贪色怕死”之外,袁枚也有真挚深情的一面。他极重亲情,奉母至孝,母亲临终前他跪在床前,痛哭失声,泪水奔泻如银河倒挂,母亲则用的力气抬手帮他拭泪,然后死去。他对自己的妹妹也非常珍爱,其名作《祭妹文》至今读之仍令人鼻酸,且引结尾一段“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如果仅仅是好色、重情,袁枚也不过是个玩世的风流才子而已,不值得我来费太多笔墨。他另有重要的一面攻击道统的狂叛。

他怀疑道统根本就不存在“‘道统’二字,是腐儒习气语,古圣无此言,亦从无以此二字公然自任者……道者,乃空虚无形之物,曰某传统、某受统,谁见其荷于肩而担于背欤”?(《策秀才文五道》)他既不承认有一统的“道”,自然追求多元的思想途径“今有赴长安者,或曰舟行,或曰骑行,其主人之心,不过皆欲至长安耳”。条条大路通长安,又何必拘泥于一家一派之门户呢?(《代潘学士答雷翠庭祭酒书》)

在袁枚之前,已有不少清代学者试图重新诠释“道统”,如颜元说“道者,人所由之路也”,李塨说“道不出五伦六艺之外”,但都不如袁枚走得更远——他直接将这个孔子开其端、宋儒承其波、明儒挽入虚空的“道统”打碎——尼采宣告“上帝已死”,袁枚则宣告“道统不存在”。打碎“道统”之后,他独拈出“情欲”二字“天下之所以丛丛然望治乎圣人,圣人之所以殷殷然治天下者,何哉?无他,情欲而已矣。老者思安,少者思怀,人之情也……使众人无情欲则人类久绝,而天下不必治;使圣人无情欲,则漠不相关,而亦不肯治天下”。(《清说》)

袁枚还有一篇奇文《麒麟喊冤》(收入《子不语》),是清代罕见的一篇黑色幽默寓言,推荐朋友们找来看看,其间满溢攻击道学、八股的痛快文字,真如激光剑一样通透、犀利。

虽然《子不语》中有不少神鬼传奇,但袁枚这个将所有的精神寄托复归人心、人性的思想者,其实不信鬼神,不但不信,甚至辟佛。袁枚曾恶搞佛像“剥其所施衣彩十三层,叩其胸而弹之,亦自觉无礼矣!”(《子不语.凡肉身仙佛俱非真体》)剥了佛的衣裳还弹佛的乳房,确实有够“无礼”——而他的一生,妙也就妙在这“无礼”二字上。

关羽守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指导关羽的策略是“北据曹操,东和孙权”。北据曹操是理所,不提也罢。东和孙权就有些含糊不清了。

孙权的战略一直很清晰。那就是“和”的前提,必须是保证东吴不受蜀国的威胁和制约。不论孙权是否野心勃勃想一统天下,还是无心进取希望偏安江东。荆州都是必须要得到的军事要地。在战略上,东吴的目标只能是荆州。

荆州是蜀国战略的重要根据地,也是将来争霸天下不可缺少的位置,更是吴蜀联盟时候压制、威胁东吴,从而取得联盟主导地位的有力棋子。蜀军怎么可能以荆州来求“和”?诸葛亮不做战略调整,对于“还荆州”的态度一直以拖、赖为主。东吴为了荆州问题不和蜀汉大动兵戈,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蜀汉方始终没有表现出诚意来。

诸葛亮先是以荆州故主刘琦尚在推托。刘琦死后,又写文书“借荆州”敷衍鲁肃,以一纸空文换得信任。然后通过三气周瑜打击东吴强硬派的势力,使得坚持同盟第一的鲁肃占据东吴决策中的主导地位。

刘备取得西川后继续玩弄手段,又是装哭,又是叫穷,勉强答应交还,私下却知会关羽,关羽心领意会,恶狠狠地威胁诸葛瑾,到头来还是没还荆州。

曹操取了汉中,听刘备取得西川时候,意图大举进攻,蜀汉这才以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土地换取孙权进军合淝,以吸引曹操的主力,争取巩固西川的时间(这个时候关羽就顺利地让东吴取得了三郡),并对孙权许诺取了汉中后交还荆州全境。取得汉中后是不再提起这件事情。

固然蜀汉这样用心良苦的耍雕虫小技,玩无赖手段是为了保持吴蜀联盟不受到破坏。可是这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表面上是行之有效,东吴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孙权、周瑜、鲁肃、诸葛瑾,都上当受骗,却没想到而留下隐患。

孙权终于失去了对蜀汉的耐性,放弃同盟,任用吕蒙,开始武力夺回荆州的计划。荆州之失,与其说是关羽对东吴的防备不足,不如说是诸葛亮的战略失误。诸葛亮没有注意到东吴对于荆州的势在必得,没有注意无赖态度会激怒东吴,更没有在意到激怒东吴的后果。

整个蜀汉正沾沾自喜于东吴的无可奈何,陶醉于顺利得到益州、汉中的成功。又是进位汉中王,又是加封五虎上将,一派喜气。以为“隆中对”战略完全实现,无需进行任何战略调整,一厢情愿的认为可以凭借蜀汉从未有过的最强大实力威慑东吴,认为东吴可以这样来“和”。

蜀汉这种轻敌和大意,终于得到了惨重的教训。战略失误,未必注定了战术失败。事实上,关羽的荆州军还是可以依靠战术上的积累来改变形势。虽然在三国战略中,整个大方针、大战略十分重要,主要依靠的还是战役的成败。

关羽如果打下襄阳、樊城,一样能够安身立命,北可威胁许昌,南可威胁东吴。东吴的偷袭不能消灭关羽军,麻烦就大了。那个时候,刘备大军挥师东进,两面夹攻,东吴局面很艰难。(以后的夷陵之战,纵然没有关羽军配合,刘备军仍是势不可挡。若非名将陆逊临危受命,又抓住了刘备的联营要害,东吴几乎遭到亡国的命运)

奇事网以上就是清朝最色的文豪袁枚竟然连清朝政府都知道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