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身世解密:原名马三宝或为名臣赛典赤后

奇闻异事 2023-11-19 19:58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公历7月11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而彪炳于史册。2005年纪念下西洋600周年之际,郑和再度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术会议频频举行,专著、论文接二连三,致力于复原历史真相。,关于他的家世,至今依然有争议。

  《明史·宦官传》对于他的家世的介绍只有很简单的一句话“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从其他史料人们才知道,他本姓马,名三保,父亲名叫马哈只。最有价值的史料是,永乐年间礼部尚书李至刚为他父亲所写的《故马公墓志铭》,提供了不少珍贵信息一、“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二、郑和是他的次子;三、马哈只“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李至刚曾参与《明太祖实录》的编修,朝夕在永乐皇帝左右,被视为亲信,和当时的内官监太监郑和关系密切。,他的记述,可信度极高。

  很有意思的是,与道衍和尚姚广孝一样成为永乐皇帝亲信的袁姓相士,写了一本《古今识鉴》,其中有郑和身材举止的描写“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行如虎步,声音洪亮”。这是亲历者的目击,绝非道听途说之词。这一点,酷似乃父—“魁岸奇伟”。

  这样的长相,与他们的家世颇有关系。几十年来,现代史家根据马哈只墓碑、《郑和家谱》、《赛典赤家谱》的考证,马哈只、马三保父子,是元朝政治家、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也就是说,郑和是赛典赤的六世孙。那么,赛典赤何许人也?

  《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说“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尔,回回人,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这里所说的“回回人”,在元朝特指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是仅次于国族(蒙古)的“色目人”之一。《元史》素称难读,参杂了各种语言,据精通阿拉伯语言的专家解释,赛典赤意为“尊贵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意为“长寿”,别庵伯尔意为领袖,“别庵伯尔之裔”专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如此说来,郑和应该是穆罕默德后裔的后裔。这种情况,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在当时却是司空见惯的。蒙古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大蒙古国,中外交往盛极一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赛典赤·赡思丁成为元朝的咸阳王,并不离奇。

  美国《百科全书》关于郑和的家世有简明清晰的介绍15世纪初期的将领郑和,几乎于葡萄牙人乘船绕过非洲抵达印度一百年前,就率领海军对印度洋做过七次远征。郑和为一名去麦加朝圣过的伊斯兰教徒(马)哈只之子,约在1371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取名马三保。郑和家自称为一名早期蒙古的云南统辖的后代,并系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马姓一个起源来自中文对穆罕默德的音译。

  如此看来,中外学者在这一点上是不谋而合的,或者说是有共识的,郑和是赛典赤的后裔,父亲马哈只曾经朝圣麦加。永乐皇帝任命他领导下西洋的壮举,访问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是很有政治眼光的决策。

  1988年,明史专家周绍泉对此提出质疑,他在《郑和与赛典赤·赡思丁关系献疑》一文中,对《赛氏总族谱》、《赛典赤家谱》、《马氏家乘》、《故马公墓志铭》、《郑氏家谱》进行了考证,对郑和是赛典赤·赡思丁后裔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很可能出于人追祖名人的习惯心理,二者实无家系渊源”。百家争鸣是学术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对成说提出质疑,表明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讨论,但不见得就可以推翻成说。不少学者并不认同周绍泉的考证。不少方面难以解释,例如,《故马公墓志铭》说,马哈只的祖先名叫“拜颜”,显然指中亚民族;又如前引美国《百科全书》关于郑和的文字,应该如何回应,都是问题。可惜周绍泉先生英年早逝,已经无法继续探讨这一问题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郑和的姓是永乐皇帝所赐—“赐姓郑”,这个“郑”的由来,据说与郑村坝战役有关。燕王朱棣以“清君侧”名义发动叛乱,建文帝派耿炳文率兵30万前往北平讨伐。建文元年(1399年)十月,朱棣率兵奔袭大宁,意在合并宁王朱权的兵马,扩充实力。代替老将耿炳文出任总指挥的李景隆(李文忠之子),乘虚围攻北平。朱棣快速回师,在北平东面二十里的郑村坝,大败李景隆。朱棣为了嘉奖在郑村坝战役建立奇功的三保太监,“赐姓郑”,又提升他为内官监太监。不过,有的学者认为,“赐姓郑”,与郑村坝战役无关,没有特别含义。

  已经成为世界名人的郑和,其家世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迷雾重重,探寻历史真相实在太难了。

  曹操手下有很多名将,乐进便是其中的一个。在当时的情况下,乐进与张辽徐晃于禁张郃同列,是战功赫赫的人物。

  可是翻开三国志或三国演义,乐进的故事并不是太多,如果不是他在曹军中的地位,我们反而忽视这样一位名将的存在。

  史书记载,乐进这个人不是帅哥,他的相貌平常,个子短小,看来是一个不太显山露水的人物。像这样的人物,如果没有出众的才能,何以能让唯才是举的曹操倾心。

  乐进胆子很大,智谋很高,早年在曹操手下只是一个很普普通通的士兵,曹操讨伐董卓的时候,乐进回到老家,招募到士兵千余人,从此成为曹操非常信任的将军。

  乐进这个人一生征战无数,在濮阳战吕布,在雍丘破张超,在苦县败桥蕤,往往身先士卒,奋不顾身。

  曹操攻打宛平的张绣,攻破下邳的吕布,乐进都是主力。讨伐小沛的刘备,乐进也是主力,只不过演义没有渲染,他与对手是如何挥刀杀敌的,可能他的功劳多在运筹帷幄,算得上一员儒将。

  作为曹操最露脸的战役,乐进也积极参与。就是袁曹的官渡之战,曾一举斩掉对方名将淳于琼。攻打袁谭的时候,斩掉对方将领严敬。建安十一年,曹操上表汉献帝时,极力称赞他与张辽于禁说“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大意是说,这几个人物都是武功盖世,计谋周全的人物,而且忠义无双,克敌制胜。率兵大战总能创作良好的机遇。这几个人物,处事公允,且手不释卷,实在是军人的楷模,于是拜于禁为虎威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张辽,为荡寇将军。

  三国志载,乐进曾经在荆州,守襄阳时,战败名将关羽,以致南郡诸县的人物纷纷投降,又攻打刘备手下的杜普与梁大,都取得了胜利。攻打孙权的时候,假进节。这一点很厉害,在当时的地位远远高于张辽徐晃诸人。

  曹操赤壁大败的时候,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守合肥,三人同仇敌忾,摒弃前嫌,险些擒了碧眼儿孙权。可惜,建安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乐琳作战也很果断,曾任扬州刺史。

  这么看来,乐进很厉害,可是为什么在老百姓的眼里,他仅是小小的二流货色呢。

  可能有以下原因

  其一,爱屋及乌,曹营的大将张辽徐晃等人平时与关羽交厚,因为喜爱关羽,自然也对这样的人物多一份关爱。而乐进与关羽没有过多的来往。

  其二,这个人不是蛮干型的人物,他不会像许褚那样光着膀子给别人大战,尽管了老百姓喜欢这样的似乎野蛮的打法,可是军事作战要不得。

  其三,乐进消灭的都是不太著名的小角色。他与张飞关羽黄忠马超之类的名将很少有对手下戏,在演义的渲染下,这些人物乃至他们的对手,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其四,乐进见长可能是谋略,曹操手下谋士如雨,又加上曹操本人又是个多谋善断的人物,以致于禁就没有太大的光芒。

  ,于禁的确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可惜死得很早,要不他的历史可能更精彩。

奇事网以上就是郑和的身世解密原名马三宝或为名臣赛典赤后裔的全部内容。更多,请关注频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