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简介/生平事迹 范宽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范宽(950—1032),北宋画家。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本名范宽
字号中立
所处时代宋代
出生地陕西华原
出生时间950年
去世时间1032年
主要成就《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雪景寒林图》
人物简介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生卒年历史上 没有确切的记载。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据画史记载,他约生于五代后汉乾祐年间,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工山水。范宽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穷究自然造化。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人,不
若师诸造化”,而能自出机杼,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为山水画形成期北方画派之主流画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李成、范宽两位大师在宋初山水画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分别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
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画屋字先用界画铁线,然后以墨色笼染,后人叫他铁层。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画史》提到所见
真迹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重山复岭图》、《雪山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
绘画风格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
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画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元朝人汤垕星评价称“范宽得山之骨法”。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土石不分”,是其缺点,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
范宽还善画雪景,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