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卫国贵族为什么最终选择为秦国效力?
我们要了解古代,如果不把商鞅变法搞清楚了,基本上就是说来说去,你找不到根本。所以商鞅变法,一方面打造了一个,最适合那个时代的一种国家体制,那么随着这个国家主宰了天下以后,他又把他这个体制推向全国,所以两千年的很多间题,长处、短处、缺陷、优点都从这儿开始。所以商鞅变法我们就要从头说起。秦穆公是明智的君主。却跨不过三晋向西发展,他死后,秦国是四大国之一。可是秦的文明历史发展都是逆水行舟。一是君主换来换去,古代政治有一个标准,看帝王的在位时间长短,常换肯定乱套。秦国一度陷入乱局,躁公上台,这是谥号,看得出他的暴躁。
秦孝公上台,下求贤令。“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回顾历史,全民一听,每个国民对本国历史的情感是天生的。秦孝公接着说,“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这是说困难,“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受三晋欺负了。拿走了大片土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这是让人耻辱的事。“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赞扬他父亲被安抚边境,向东发展。这是秦的大欲所在。“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有能出奇计的宾客,使秦强盛的,“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是抓住人们的功利心来求贤。整个秦国人眼前一亮。要强秦要向东发展。
当时不少人去,商鞅重要。他也叫卫鞅,是吴起的老乡,是魏国人。他好刑名之学,法律打官司这些他喜欢。这与卫国有关系。卫国在河南安阳南,西周建国时,这是一群殷商人,派了周公的弟弟康叔去卫,这儿不好治。《尚书》中有文章是周公教育康叔的。那些殷商人,得用当地的法律来治当地人民。这是西周开国的开阔性。殷商文化有丰富的内容,刑法上发达。“刑名从商”,得遵循商人的经验。这是荀子的观点。商鞅受这些影响,好刑名之学。
儒家讲德法家讲刑。魏文侯当时强大,商鞅也来到这儿找机会。吴起这时呼风唤雨,商鞅还是小角色。投奔的是公叔痤。在他手下,公叔痤发现其不寻常。魏文侯死了,魏武侯也没了,是梁惠王在位。这人败了魏的霸业。他手下的人才不用,商鞅的走也与他有关。梁惠王访公叔痤,公叔痤推荐商鞅。梁惠王只是嘴上答应,心里不以为然,公叔痤看出来,又劝梁惠王,不用,就早杀掉。梁惠王也仍是好好好,走了后,公叔痤为商鞅考虑,跟商鞅说,还是走吧。商鞅一笑,说了,君主不能用我,就说明没瞧得上我,也就不会杀我。所以我安全。这点上,商鞅是明白人。
这是秦孝公求贤令呼唤下,商鞅入秦,景监太监起了介绍作用。景监接近秦孝公,所以,也就不讲出处了。儒家讲这个,商鞅不讲这个。找景监,推荐给了秦孝公。商鞅谈自己的理想,开始秦孝公还听,后来睡着了。秦孝公间景监,不着调。景监就责怪商鞅。商鞅笑了,我说的是帝道,有人说是黄老之道,不合急于发展的秦孝公的口味。也有说是三黄五帝。再找机会,秦孝公还是不中意。景监说的是三王之道。君主说的是这多难哪。“久远,吾不能待”。
于是商鞅找到了,再说霸道,是迅速让秦国富国的霸道。结果秦孝公听得不觉移席。这套言论全盘接受。准备大用时,商鞅说,“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商矣。”帝道王道不接受,接受霸道,秦会强,秦也难与殷周王朝相比了。我认为不是商鞅的话,是司马迁的话。商鞅能让秦强大,却不能治理国家了。这是后话。这是战国策士的风范,要什么给什么。《战国策》中有大量这样的人物。策干往往有智力没德行,有办法没主张。商鞅的几次记录,可以看得出他是实用主义者。
秦孝公决定大战一场,要变法,得还得讨论,这是当时政治的开明一面。这次争议发生在商鞅与杜志等人身上,商鞅说,“疑行无名,疑事无功。”要是犹豫,别做了。“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有高见的人,往往被人误解。这也是做事情的人遇到的困境。“愚者暗於于成事。”只有智者看得到萌芽。一般众生,不能跟他们讨论,但做成了,乐得其成可以。这是蔑视民众,这是法家的特点。事事商量不一定好。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建大功的不用跟民众讨论。甘龙说,“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不用移风易俗,就可以教化民众。秦国不适宜谈这个了。秦穆公以来,走的是下坡路,哪有这样的方法?“因民而教,不劳而成,缘法而治,吏习而民安之。”这话的道理与实际结合不起来。商鞅说,这是世俗之言。“常人安於于故俗”,老调调。“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洁而霸”。这是的辩证法。各自按不同的方法来称王。不能刻舟求剑。要实事求是,是合乎辩证法。杜志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变法值不值?还没变法,难打动人。,秦孝公听了商鞅的话,决定变法。任命商鞅左庶长,变法就开始了。商鞅移木取信,在秦国城外,树木头,说
要是谁能移去哪儿,给多少钱。百姓觉得纳闷,这点事,那么多钱,蒙谁呀。有胆大的,搬了,给了钱。这个有些学者质疑过,吴起做过。这有早期法家的一种基本精神,是政令取信于民。这是与儒家相似处。子贡间孔子,孔子说民众得信任你。法家也强调政令的严肃,人人平等也是商君思想中重要内容。《商君书》中说到法令被公正执行的办法。其中有一条是广泛设立国家官员,向民众解释秦的法律,要人人懂法,官员就不能上下其手。这是比较明亮的。
在战国七雄中,齐国是一个老牌大国,虽然资格老,但进入战国时期,齐国的势力并不强大,三家分晋和田臣篡齐是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三家分晋诞生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而田臣篡齐,虽然齐国还叫齐国,但在政权层面,实际上已经更换了君主,这也导致了齐国内部面临诸多矛盾。而对外,其他诸侯国的强盛,又压缩了齐国的生存空间,威胁到齐国的安全,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受到其他诸侯的威胁。在内忧外患中,齐国开始走强国之路,齐国也办学建馆,招揽天下的人才。那么,齐国先后任用了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又给齐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齐国有一段不顺,田氏篡权了。公孙会起义,这显示的是齐内部有人不服气,在禀丘起义,许多国家支持。战场上的尸首有三万多具。魏国为首的三晋支持的。齐国开始不服软,后来,不行了。这样,好汉不吃眼前亏。这些篡权的人不笨呀,田和服软。巴结魏文侯,见面,一吃饭,魏文侯就帮忙,是大权在握,没认定哪。魏文侯就说,去见周天子吧。周天子一高兴,就行了,承认了齐的诸侯地位。齐国人篡权比三家分晋早点。得魏文侯的帮忙,也能见出魏文侯的厉害。三家分晋越来越重,梁惠王时,向东移,魏国发展到齐鼻子底下了。齐国从国和到儿子田午,就开始一系列举措。
一是办学招揽人才,狭义的百家争鸣是发生在这儿,这儿兴建一些馆舍来招揽人才,学术中心转到了这儿,诸多思想流派在这儿议论,这时出现思想高峰有基础。荀孟都来过这儿。二是招纳贤人,后来齐威王上台了,使齐国霸业鼎盛。齐威王的贤人是邹忌,他来找齐威王是善音乐的身份来的。齐威王也爱音乐,弹琴,邹忌听,评论善哉。邹忌说,“大弦浊以春温,小弦廉折以清”。“攫之深,释之舒,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齐威王觉得是这么回事。邹忌接着说,我还懂音乐的道理通于政治,大弦温和是君道,小弦廉折,是大臣之道。弹得沉稳放时舒缓,代表政令,“居敬而行简”。政治家在想决策时,要反复考虑。释之舒,政策有短有长,这样的布局,公布出来时,却要简便易行。百家容易跟从。这是对的。大小弦,君臣就像是和谐的音调,衬托出和谐。齐威王服了。这段话有哲理性。声一无文,声音单调不成音乐。大小高低要结合。这是式的和谐理念。
邹忌拿着相印上台,三个月后,有些人不服气了。稷下的学者们有一个人是淳子髡,说这个宰相仅仅用几句话上台,我们得考验他。于是找到邹忌,来考他。“得全全昌,失全全亡”,得了大体,合乎全局,结果也是全局性的,失了完整,也得不到完整。邹忌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作为大臣应该与天子处好关系。是在告诉我,妥善处理与君主的关系。淳于髡说,“浠膏棘轴,所以为滑也。不能运方穿。”用枣木为车轴,用猪油膏加点油,如果轴是方的,怎么用油都不行。
邹忌听完笑了,是在告诉我跟同僚搞好关系。这样一说,淳于髡的话就让邹忌明白了意思。“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不能傅合疏罅。”胶把东西粘起来,有些东西是粘不了的。邹忌说,这是告诉我,“谨自附于万民”,与百姓搞好关系。把民众协调起来,国家就无往不胜。淳于髡说,“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裘皮大衣上不能补黄狗皮。邹忌说,这是提醒我要谨慎选拔人才。二人相视大笑。淳于髡服了,说这人能封侯呀,谈言微中,明白人不用说透。
邹忌本身条件不错,一天照镜子,间老婆,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呀?邹忌老婆说你美呀。又间间妾,也是这样回答。过几天来客人,请帮忙。客人说,是你美。一天城北徐公来了,一见面,觉得不如人家了。邹忌就找到齐威王,我妻私我,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你看看你手底下的,有多少人会因为私你怕你有求于你,会有多少话不切实际?所以要照镜子,要反省,成了反省意象了。
齐威王一听,也觉得有理。发布政令,分三等,当面批评受上赏,写信批评的受中赏,在民间私下议论的受下赏。这好不容易呀。后来提意见的多,后来就没有了。这让我们看到二人掌权后疏通民间的重要。沟通最重要。这是凝聚民心的重要举措。这就是照镜子的含义。齐威王表扬了即墨大夫,自从你当了大夫,天天听到诽谤你的话,在你治下,看到田野好屋舍好,表明你不是专门巴结的人,赏了。找到阿大夫,说听到的都是表扬的话,可是看到的不是这样,可见你是有心计的人。罚。这里我们看到疏通上下,惩治的人,提拔称职的人。所以贤人在位。
一次齐威王与梁惠王见面了。梁惠王说你有宝贝吗?齐威王反间。梁惠王说,“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十二乘者十枚。”珠子一发光,照亮十二辆车。齐国有更多宝贝吧?齐威王说,不同。我的宝是贤人。一是檀子,守南城,结果他在,那儿守着,楚人不敢向东。二是田盼,守高唐,赵国人不敢东渔于河。还有黔夫,守徐州,河北的城市,燕国人在这儿祈福,希望别欺负我。让种首备盗贼,搞国内治安,是路不拾遗。这些一照一千里。结果把梁惠王说得脸红。
我们看得到二位位凤凰碰上了鸡。这时贤人盛。最重要的是有重要人物孙膑也来到了齐国。这是顶级战略家。梁惠王统治下的魏国,用过的将军是庞涓,跟孙膑是同学。二人一起学习,成了宿敌,庞涓总是比不过孙膑,嫉妒孙膑。后来先得了志,先被梁惠王看中,认为未来争第一的是孙膑。把孙膑召来,“断其两足,黥其面”。代表了男人的阴暗面。孙膑就没法立足了。齐国来了个使者,孙膑就想办法见到了使者。使者看到了他的才能,-悄-悄带到了齐国。这人对齐国的霸业,起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