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简介/生平事迹 白崇禧人物评价
人物简介: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临桂区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号称“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勋章。
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东北地区的战果,局势对国府愈趋不利,新桂系最终亦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共产党解放大陆后,白崇禧前往台湾,于1966年在台北病逝。
中文名白崇禧
别名白健生,乌默尔,小诸葛
国籍
民族回族
出生地广西省桂林市临桂区
出生日期1893年(癸巳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1966年12月2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信仰伊斯兰教
代表作品《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游击战纲要》
政党国民党
军衔陆军一级上将
参与战役北伐战争,蒋桂战争,抗日战争
勋章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
逝世地台湾台北市
配偶马佩璋
儿子白先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3年3月18日,生于广西省桂林,祖上原本是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白志书弃文从商,在桂林开永泰林店经营粮油,娶永福县马氏为妻,生七男四女,夭折三男一女,长成四兄弟(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马氏系笃诚之穆斯林,对其子女多有熏陶。
1898年开始,白崇禧在私塾从毛庆锡先生就读,刻苦用功,且聪颖异常,几乎过目成诵,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1902年,白崇禧与六弟崇祜两人到离家三华里的会仙镇会仙小学走读,从白莲洲老师。
1903年,父亲白志书因病去世,致使白家生活日趋艰难,由其小叔送他到新小学读书,深受校长李任仁喜爱。
1907年冬,白崇禧报考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全省千余人报考,仅录取一百二十人,白崇禧以第六名被录取,接受军事教育的启蒙,三个月后因患恶性疟疾退学,学籍由校方继续为其保留一年后方被收回。
1909年,白崇禧以第二名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因屡次考试成绩均名列第一,被定为“领班生”。
初露锋芒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白崇禧加入广西北伐学生敢死队,随协统赵恒惕至湖北汉口,与北军对峙。
1912年,1月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月政府北迁,白崇禧被编入南京陆军入伍生队接受入伍训练,半年后入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课程与旧制高中大体相同,外加军事科目。
1914年春毕业,入北苑陆军第十师(师长卢永祥)实习,10月升入军事界最高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科以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为主。
1916年,12月白崇禧毕业,被授予上士,自愿请求分发到新疆见习,因陕西正与北京政府为敌,道路不通,故未能成行。
1917年,1月回广西,在桂军陆荣廷部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5月白崇禧调模范营(营长马晓军)任代理少尉连附,见习半年升少尉,不久升中尉。
1918年,1月随谭浩明出师援助湖南,被吴佩孚打败。
1919年初,任广西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二团第一连上尉连长,随团长马晓军进左江流域剿匪,白崇禧将应招或俘虏的土匪八十余人枪决,对土匪采取严厉手段,匪焰顿消。
1921年秋,马晓军模范团改为田南警备司令部,白崇禧任第一营营长。马晓军部在百色被自称广西自治军第一军总司令的刘日福(陆荣廷、谭浩明残部)包围缴械,白崇禧因援救马晓军而摔断左腿,赴广州休养,经朱培德引见,在石龙车站大元帅专车上见到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