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的故事】革命烈士李白的故事
李白(1910.5-1949.5.7),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人,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
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了,牺牲时年仅39岁整。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
英雄精彩故事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曾风靡一时,着名演员孙道临在影片中扮演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影片中李侠被捕前镇定地向战友发出紧急信号“同志们,永别了!”就在他将密电码塞进嘴里吞下去的时候,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国民党特务带着一帮张牙舞爪的军警出现在他的面前为了寻找李侠背后的真实故事,也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讲述一个真实的李白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
少年英雄
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板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李白8岁才入学,读完四年初小就辍学了。
李恒胜说“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不满13岁的父亲,到一家名为乾源裕的染布坊当了学徒。出师以后,父亲告别师傅,离开乾源裕,跟爷爷外出打工挣钱供他的弟弟、妹妹读书。在跟随爷爷外出打工的两年里,父亲深深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感受到社会的种种不平等。”
1925年,李白的家乡爆发了大革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纷纷建立起来。李白是最早参加农民协会和儿童团的成员之一。15岁时,他就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派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并派重兵血洗浏阳东区乡镇。李白参加了以纸业工人为主体的中共地下游击队,他们昼伏夜出,打击进犯之敌。由于李白在斗争中表现勇敢,游击队派他担任了当地少年先锋队队长。7月,李白带领当地少先队员们火烧了国民党团防局的一个团部,成为张坊镇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9月,李白参加了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
“电台重于生命”
1930年,李白加入工农红军,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李白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到红军第四军做宣传员。1931年6月,红四军党委选送李白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从此,李白和无线电通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从训练班毕业后,被调到五军团十三军任无线电队政委。
1934年10月,李白跟随红军队伍踏上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任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的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这也是李白终生的座右铭。
电波架起鹊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白奉党中央之命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秘密通信工作。1937年10月10日,李白化名李霞到达上海,并于第二年初春,设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从此,一座无形而坚固的“空中桥梁”架设在上海与延安之间。
为了应对十分险恶的环境,1939年中共党组织决定派青年女工、优秀共产党员裘兰芬与李白假扮成夫妻以掩护电台工作。她除了担任警戒工作外,还主动关心李白的生活,经过一年多的共同战斗和生活,李白和裘慧英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1940年,经中共党组织批准,他们终于结为革命伴侣。
李白的儿子李恒胜,回忆时感慨地说“父母在结婚之前,白天俩人在同一屋里工作、生活,到晚上睡觉时,母亲睡在床上,父亲则睡在地板上,就跟电视连续剧《潜伏》里面的情节一模一样。”
见证赤胆忠心
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1942年7月,李白夫妇临时转移到建国西路福禄村10号。当时日寇进占租界,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虽然李白把电台功率从75瓦降低到只有15瓦,但仍被日军侦测出来了。
李恒胜说“这年中秋节的前夜,父亲正在阁楼里发报,母亲在三楼忽然听到有杂乱的脚步声,她急忙掀起窗帘一角向外张望,只见几十个日本宪兵和便衣特务正在翻越围墙。她快步上楼通知父亲,父亲快速把一段电文发完,又发了三遍再见,暗示远方的战友。接着,父亲迅速把发报机拆散,拉开一块活络地板,刚把它藏在下面,敌人就破门而入。他们翻箱倒柜,把东西扔得遍地都是,然后又冲到阁楼上搜查。突然,咔嚓一声,一块活络地板被踩塌!敌人捧着一堆零件发疯似的窜到父亲面前说这是什么?父亲从容地答道我是这家的客人,才住到这里不久,这些东西我没见过。一个狡猾的日本人拉起父亲的手看了又看哼!你是老资格啦!不由分说,父母就被押到位于四川路桥北的日本宪兵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