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皇太极的真正死因
皇太极是怎么死的皇太极,生卒于公元1592年—1643年,出生于辽宁新宾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就由奇事网小编来介绍一下皇太极是怎么死的。
皇太极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此事关系重大,是清入关前重要历史背景之一,不可不作说明。说皇太极是被多尔衮或多尔衮与庄妃合谋害死的,纯系胡说,毫无历史根据,根本不值一论。《清史稿〈太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皇太极的逝世的“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二,在位十七年。”如果按这段话所记“无病崩”,那就是说皇太极在没有什么病的情况下,突然死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说过,皇太极有一个老毛病,即鼻衄。由此而引起的必是头晕目眩,周身无力。我们从清稿上可以看出皇太极有病的明确记载。崇德五年,锦州围城刚刚开始时,皇太极就病倒了。《清史稿》载崇德五年七月,《清史稿》载“上幸安山温泉。”《清太宗实录》上说“圣躬违和。”这次病想必相当沉重,否则皇太极不会在灭明大计刚刚实施之际,去安山疗养。
对锦州围困了近一年,洪承畴率八路大军来解锦州之围了,洪承畴一开始就给清军来了个下马威,连续击败清军。前线形势吃紧,告急文书接连不断,皇太极万分焦急。松锦之战是他策划的廓清关外最重要的战役,关系到定鼎中原的大局,他恨不能生双翼飞向前线。但此时他的老毛病“鼻衄”又犯了,而且非常严重。皇太极未等治愈,带病赶到前方指挥战斗。大战告一段落,清军转危为安,从盛京城传来了宸妃病危的消息。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太深了,他当即返京。一路上又是一番狂奔,可到了京城,宸妃已经亡故,皇太极竟没能见到爱妃一面。皇太极和他的父亲一样,都是多情种。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去世时,努尔哈赤痛哭不止,一月之久不食荤腥,以示哀悼。海兰珠去世,皇太极比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海兰珠火化后,皇太极饮食顿减,一次,他从中午一直昏迷到晚上,吓得满朝文武全都乱了手脚。此后的两个多月中,他一直沉湎于悲痛中不能自拔,后经诸大臣力劝似有悔悟“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排遣也。”,接受了大臣们请求,出去狩猎散心。没想到在返回途中,路过宸妃墓,皇太极下马痛哭不已。宸妃的去世,极大地摧残了皇太极的身心,从此,他一病再病,身体状况急剧走上了下坡路。皇太极似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预感,在诸王及妻子儿女们奏请祭祀宸妃时,他感伤地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崇德七年十月二十日,清史稿载“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前,悉予宽释。”这次病估计来得更猛,以至不得不用大赦的方法,求得上苍的保佑。
七天后,汉官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上书“皇上天纵神武,德被遐方,以仁心爱万民,以仁政治宇内,凡养民恤民,无不周挚,虽当大业创兴,实万世之圣主,当代之明君也。臣闻有道者,天赐纯嘏;福履者,景运灵长。今皇上道德醇备,福寿兼隆,虽偶尔不豫,辄获康吉,天之眷皇躬也昭昭矣,举国臣民不胜欢忭。伏愿皇上保护圣躬,上答天心,下慰人望。近见政事给予繁,动劳睿虑,各旗、六部诸大臣虚设何裨?凡心劳则气动,更愿皇上清心定志,一切细务,付部臣分理,至军国大事方可奏闻。况大业垂成,外国来归,正圣心慰悦之时,亦可稍辍忧劳。且时当食足兵强,皇上宜暂出游猎,以适上心。臣等谬任言官,惟以圣躬为重,伏望息虑养神,幸甚!”
皇太极阅后立即批示道“所奏良是。朕之亲理代办处机,非好劳也,因部臣不能分理,是用躬自裁断。今后诸务可令和硕郑亲王,和硕睿亲王,和硕肃亲王一,多罗武英郡王合议完结。”
这就是说,从今以后除军国大事方可奏闻外,其它一些政务,由三个亲王和一个郡王处理就是了。这等于恢复了天命年间四大贝勒轮流执政的旧制,但这次的恢复,是皇太极天威赫赫下的恢复,他用不着再担心有谁敢和他至高无尚的权威提出挑战。
皇太极这个决定,实际是交出了日常行政事务大权,这次患病看来是更严重。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皇太极在对待国事上,皆“躬自裁断”,“好劳”,以致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诸葛亮就是因为事必恭亲累死的,活了五十四岁,皇太极连诸葛亮都没活过。
同年十二月,皇太极接受祖可法张存仁的劝说,赴叶赫狩猎,行至开库尔处,因圣躬违和,不得已住了下来。
崇德八年正月初一,是每年一次的新年大典,皇太极又因圣躬违和,不得已也停了下来。
同年三月十七日,因圣躬违和,颁布大赦,死罪以下皆赦之。
同年四月初一,,因圣躬违和,向盛京及境内各寺庙祷告,施白金。
那么皇太极患的是什么病呢?
《清史稿·太宗本纪一》记载“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若渥丹寒而不慓。”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判断皇太极身体一定很胖,瘦人肯定不会寒而不憟的。皇太极到了中年,身体越发胖起来,他一生喜爱两匹战马一个叫大白,一个叫小白,由于过胖,他骑大白一天仅能行五十里,骑小白才免强行一百里。
现在看,胖人易患的大多是心血管病,估计皇太极是因高血压造成中风,以至脑内出血或心肌梗塞突然死亡,而绝不是什么端坐于清宁宫炕上无疾而终。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时候?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的传统节日——元宵节,2014年元宵节是2014年2月14日。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 ,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五八一─ ~ 六一九)才出现 ,算 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 ,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开其端 。不 过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并非年年举行。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说在汉武帝之时。其他以元宵源自道教的上元节或佛 教的燃灯法会的说法也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如下文「习 俗」一节所述,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 ,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 , 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 , 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
元宵节的来历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传说一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 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 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 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 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 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 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说二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 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 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 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 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 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 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 让她和家人团聚。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 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 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 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 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 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 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 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 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 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 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 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