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简介 西晋时期名士ldquo;竹林七贤rdquo;之山涛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
司马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未几,卒,谥曰康。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他的论点很精湛,众人都认为“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山涛所言。
山涛的父亲山曜,官至宛句令。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居乡里,掩盖自己的志向才能。与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嵇康后来因得罪司马氏而被治罪,临死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山涛四十岁时才进入仕途,担任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被举为孝廉,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
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说“宰相三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果然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遂归隐不问世事。
盘点西楚的五大忠臣良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己写下的一首诗,哀鸣自己在楚汉相争中的失败。项羽把更多的责任归咎于“天灭我楚,非战之罪。”
为了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霸王)乃分其(二十八)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引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之勇是毋庸置疑,在《资治通鉴》里也有记载,如楚汉两军在广武对峙时,汉军坚守不战,项羽派三员大将前去搦战。汉军中有一名来自楼烦的神射手,就将三名楚将全部射杀。项羽大怒,亲披铠甲,手持铁戟,前往搦战。那名楼烦射手瞄准城外的项羽,正准备射箭,项羽怒目大喝,那名射手竟吓得屁滚尿流,仓惶逃遁,再也不敢出战,自此在人间“蒸发”掉了。
项王死时年仅三十一岁,而他的西楚帝国覆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譬如①霸王本人的刚愎自用,拒绝接受大臣的正确意见;②滥杀无辜失去民心,他动辄就屠城,坑杀降卒,蒸煮活人;③不善于用人更是其中的最重要原因了,名将韩信在他那里只能担任“持戟郎”(类似于警卫排长),“游击战高手”梁王彭越出身渔夫一直被项羽所看不起,九江王英布这般的猛将更是被项羽随意地训斥。④政治上,项羽完全是个白痴,滥封藩王,在韩王、齐王、胶东王等的分封上连续犯低级错误,人为地制造矛盾和敌人。……如此种种。
公元前二O二年,连项羽最可靠的大司马周殷也叛了西楚,辅佐刘贾在九江反叛,以迎武王英布大兵。由李左车诈降,各路叛军会同韩信大军十面埋伏,将项羽围困于垓下。很快地楚军势孤,随着虞子期等大将的战死,钟离昧部又被分割包围,“汉鼓三通忽百万,楚歌四起缺八千。”项羽的身边剩下将不过周兰、恒楚,兵不满八千,连项伯也跑了。霸王真个是成了孤家寡人,到了穷途末路!
再加上前面反叛了的英布、彭越等人,以及取霸王尸身的吕马童等五侯,是不是就真的整个楚汉战争中,就没有什么人肯替项羽卖命呢?我们回顾一下西楚帝国短暂的历史,发现其实为西楚而战,为西楚尽忠的“忠臣良将”们并不在少数,也曾有“五虎将”之称。虞子期之类的虚构人物咱不去提,也不去说那众所周知的大谋士亚父范增,项羽的失败,西楚的灭亡,从这个角度去看,有点“一帅无谋,累死千军”的悲剧色彩了。
我这里仅例举五名为西楚而冲锋陷阵的,著名的“忠臣良将”,让人们对那一段短暂的历史,能有一个至少是肤浅的感观啦。
第一,季布,楚地人,随项梁叔侄起事前就以任侠而闻名。季布这个人很讲义气、信用,跟那个“五虎将”之首,反复无常的英布完全是两类人。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据说项家军的军师范增也是季布力邀相请下才出山的。季布擅长使一条画戟,文韬武略,兼有万夫不挡之勇,是“西楚五虎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