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发冷怎么办

奇闻异事 2023-10-30 05:26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众所周知,对大多数人来说,喝酒后会产生温暖的感觉;很多人还会出现面部和四肢皮肤明显发红现象。

,人们的一个基本生活常识是,在寒冷环境下,喝酒可以“暖身”。

喝酒为什么会暖身呢?

网络,包括各种医学网站上有大量相当一致的解释,就是喝酒后酒精可以升高人体体温。

这是真的吗?

很遗憾。

这种解释是以主观体验的生活常识来代替了医学证据的想。

有关酒精对人体(动物)体温的影响,医学上的基本常识却是降低体温(为主)。

醉酒+冬夜外出=死亡

在西方有这样一个常识,那就是醉酒的人如果在冬夜单独外出往往等于死亡。

其中,一个著名的案例是一位名叫劳夫曼的美国医生在1951年报道的,一名23岁的芝加哥妇女醉酒后被发现直肠体温降至18℃,尽管经过抢救得以幸存,却因为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坏疽四肢不得不被截肢。

而已知最早关于酒精导致体温过低的报告可以追溯到1875年。

1976年一项22例因体温过低致死的报告中,12例尸检中发现血液酒精浓度显著升高,介于125~249毫克/100ml。

也就是说,早在2个世纪前,医学界就对酒精降低体温的作用开始有所认识,并在此后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

酒精影响人体体温的试验研究

这类研究设计主要涉及的因素包括环境温度和喝酒量。

总体上说,少量喝酒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温度下,人体体温都不会有显著变化。

,当大量喝酒后,在低或热平衡(温和)环境温度下,人体体温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也是酒精被普遍认为会降低体温的依据。

酒精影响体温调节的动物实验

与人体试验不同,在动物实验中,酒精显示出对体温调节更显著的影响。

据称,最早的这类动物实验可以追溯到1865年,一位英国医生给一只兔子灌下了35毫升白兰地,然后将之放置在12.5℃的环境温度下,兔子死于深度低温;而另一只没有灌酒的兔子在相同温度下却安然无恙,仅显示出轻微的体温下降。

此后的很多年内,这种结果在大量经过良好设计的各种不同动物中得到了反复验证。

比如,1981年发表的一项大鼠实验中,研究者将热敏电阻探针固定在每只动物的结肠内用来测定其核心体温。待体温稳定后,通过灌胃给予每公斤体重2.0 g或4.0 g的20%乙醇浓度的生理盐水。

然后,进行了以下系列观察:

22℃的室温下,结肠温度呈现酒精剂量依赖性的下降。当将大鼠置于8℃的环境温度时,体温的这种下降更加显著;相反,大鼠36℃环境温度下,结肠温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出现了升高;

大鼠在用酒精灌胃后1小时内暴露于36℃或8℃的环境温度下,体温分别出现相应的升高或降低;温度变化的程度依赖于给定的酒精剂量,即给予每公斤体重4.0 g酒精比2.0 g酒精体温变化幅度更大;

有趣的是,在给予每公斤体重4.0 g酒精后,在26℃到32℃热平衡温度环境温度下,可以通过改变室温精确控制动物结肠温度;

通过灌胃给予等效剂量戊巴比妥钠(一种麻醉剂)和每公斤体重4.0 g酒精,环境温度对动物体温的改变的速度和幅度基本一致。

实验结果表明,酒精对动物体温的影响,既不是单纯升高体温,也不是单纯降低体温,而是破坏体温调节机制,让体温更大程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对这类动物实验的综合分析,总体上说,在低温环境下,动物的体温会随着使用酒精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至于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的差异,主要在于人类的体型更庞大,体温调节机制更强大(比如,寒颤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往往是小鼠、大鼠等小型动物,体温调节能力要弱得多。

核心体温与皮肤温度

至于喝酒后有的人会感觉到温暖,这是因为,酒精本身以及代谢产物乙醛在某些人(不是所有人)可以扩张外周皮肤,尤其是面部和手脚皮肤的血管,导致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

,这种温暖感来自于暂时性皮肤温度的升高,真正的体温(即核心温度)并没有升高。

而且,皮肤温度的升高增加了寒冷环境下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梯度,从而增加了人体散热的速度,是破坏人体正常体温调节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一些医生在内的人们,之所以把喝酒后产生的温暖感觉错误地认识为体温升高,原因之一是不明白“体温”的真正含义。

所谓“恒温动物”的“恒温”指的是位于身体深部心肺肝脑等生命器官周围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狭窄范围内,被称为核心体温,也叫深部体温。

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躯干浅层和四肢的温度被称为外周温度,而身体表面的温度被称为皮肤温度。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皮肤并非恒温,而是可以随环境温度而出现大幅度变化,尤其是手脚和耳垂等部位的皮肤,在严寒环境下甚至可以变得“冰冷”。

研究显示,酒精和乙醛对某些人的皮肤血管扩张作用最为明显,从而造成喝酒后皮肤温度升高,产生温暖的感觉。

由于人体相对强大的体温调节能力,在通常的环境下温度下,核心体温仍然可以保持恒定。但在持续异常低温和高温环境下下,体温调节机制的破坏可以造成核心体温的异常升高或降低,从而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或体温过低,甚至“热死”、“冻死”的发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