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反复发烧怎么办

奇闻异事 2023-10-30 05:26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患者提问】我儿子今年五岁了,最近出现反复发烧的情况。发了烧打点滴退烧了,第二天又起烧了。这样持续一个星期了,我都不知怎么办才好,请问中医有办法吗?

【医生回答】小孩反复发烧关键要找准病因。病因找出来,其治疗是相当快的,我们来看下面一则医案小儿患者,四岁。发热39左右,连续一周,用西药美林和消炎药,前两天还能退烧,以后就不管用了,输水也不起作用,四肢发凉,每天白天高烧不退,吃得少,大便软,医生说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当时诊见患者舌红,舌根部苔黄腻,眼眶部偏黑,扁桃体稍肿大,脐周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形体偏瘦。辩证为脾虚气滞络瘀夹腑实症,治以温阳益脾,缓急止痛,导滞泻实。给以如下药方柴胡、黄芩、生姜、法半夏、党参、大枣、炙甘草、桂枝、白芍、连翘、生大黄、乌梅、白芥子等。五付药,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结果患儿服两付药烧减轻了,三付药高烧痊愈。

导滞泻实,又名"消食化滞",中医消法之一。运用具有消除食滞的药物为主组方,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治法,又称消食化滞、消导法,适用于消化不良,食积内停之症。

常采用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莱菔子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在具体使用消法时,不仅要辨别虚实,还需辨清寒热。积滞郁而化热,则宜消而兼清法;积滞而兼寒,则须消而兼以温中;积滞内停,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则宜同攻下法结合。临床上具体运用消食导滞法时,须内有积滞,外无表证方可使用。

消食导滞药用配伍

配行气药

饮食过多,运化不及,以致食物停滞,积于胃腑,气机阻滞,出现肚腹胀满之证。对于这类病证,若只导其积,则胀满滞气不行尽除,积滞亦不能全出;若只行其气,则胀满暂消,随后复胀。惟消导和行气并用,则既可消导食积,又可行滞气,除胀满。

配除湿药

脾主运化水湿,若食物停滞中焦,影响脾运化水湿,所以治疗食滞中焦,不仅要选用消导药以消食积,行气药以除胀满,还要配燥湿化浊健脾之品,如苍术、茯苓、半夏之类。湿去有利于食消和气机通畅则积滞胀满除矣。

配泻下药

食物积滞之症,轻则以消导取效,重则消导无力,须配伍如大黄、芒硝、牵牛攻下之品,以成推荡之功,逐食物积滞于胃肠道而速排于体外。

配破瘀消胀药

顽固性食积之证常规常法常药常方,往往难于取效,若能在常用方的基础上,适当配伍消瘀破胀的刘寄奴、三棱、莪术之类药物,以调畅胃肠血脉,破除胀满,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配清热药

食物停滞,日久生温蕴热,若出现嗳气臭秽,舌苔浊腻且黄,说明内热已起,宜配伍清热药物,如连翘、金银花。《丹溪心法》中保和丸配连翘即是。

配清热除湿药

有形之食积阻于中焦,日久化生湿热,而酿成湿热积滞之证,若出现肚腹胀满,赤白泻痢,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说明湿热征象显著。此时,单消积滞则湿热不得去,只清热除湿则积滞不得除,湿热尚可复生。惟有消食导滞和清热除湿并举,方可使停滞之积滞得出,已成之湿热得解,则诸证自悉。故对此类证候,常在消导的基础上配以黄连、黄柏等清热除湿药物,如木香槟榔丸之用黄连、黄柏也。

配祛寒药

寒邪内侵,或阳虚生寒,阴寒凝滞,阻遏气机,脾阳不运,食积难化,治宜消食导滞配以湿中散寒或助阳散寒之药,如丁香、草果、干姜之类。

配补益脾气药

脾胃素虚,食物停滞,或积滞日久,导致脾胃虚弱的虚中挟实症,应当补脾与导滞并用。假如只导滞而不培本,即使积滞暂去,犹有再积之虞;,已虚之体,不堪克伐,单行消导,必耗正气。反之,若只培本而不导滞,则已停之积又不能去,惟有消补并用,于症始惬。除选用消导药之外,尚需配伍补益脾气的党参、白术、茯苓之类。如《脾胃论》中枳术丸(由枳实、白术、荷叶组成)枳实与白术同用,《证治准绳》中健脾丸之神曲、山楂、麦芽与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同用,均属消补并用的配伍形式。至于补脾与导滞两组药在一个方中的孰重,应当根据病情来确定。虚多实少的,以补脾为主、消导为辅;实多虚少的,以消导为主、补脾为辅。食物积滞之证,当以消导为主,但亦应辨证施治,方从证改,不可拘泥。

《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杨梅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性平、无毒。果核可治脚气,根可止血理气;树皮泡酒可治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等。用白酒浸泡的温温饮白杨梅酒,盛夏时节,食之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腹泻时,取杨梅熬浓汤喝下即可止泄,具有收敛作用。有肠胃疾病的人可在日常使用杨梅酒进行肠胃调理,每日饮用100-150毫升,少量即可达到保健养生调理肠胃之功效,切记勿过量饮酒。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