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有结肠炎怎么办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以慢性、反复复发、病因不明为特征。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0-50岁,多数患者起病时较年轻,约50%的患者初诊年龄<35岁,25%在诊断为炎症性肠病后面临生育的问题。,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育龄期男女患者,这类患者经常会纠结在怀孕与疾病治疗如何择决的局面,那么炎症性肠病患者妊娠会不会影响炎症性肠病进展?这类患者妊娠又有哪些要注意呢?
妊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
目前临床的实践与研究,大多数认为妊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妊娠初期炎症性肠病的严重程度。UC、CD患者在缓解期受孕时,分别仅有1/3 、1/4将在未来妊娠和产褥期的12个月内出现疾病复发,此概率与非妊娠UC、CD缓解期患者未来1年内疾病出现活动的概率相似。若受孕时处于UC、CD疾病活动期,则分别有近3/4、2/3的患者将在妊娠期有疾病持续活动。,如果是妊娠前还处于活动期的患者,这类患者即使在怀孕期间给予积极的治疗,多数患者在整个妊娠期间仍处于疾病活动期,而且病情还有加重的风险,,我们强调尽可能在妊娠前,患者要确保自身疾病处于缓解期,有条件,最好能确保获得疾病缓解满一年以上,安全性会更佳。
炎症性肠病对妊娠的影响
从遗传上看,炎症性肠病有一定家族聚集性现象,其阳性家族史约为5%-20%。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约为普通人群的7-10倍。单卵双生子患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有研究表明,若父母中一方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后代患病风险比正常人群高2-13倍,其中CD高于UC;若父母双方均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后代患炎症性肠病的可能性为33%-36%,如果有条件,这类患者最好最好优生优育筛查,或者炎症性肠病患者找对象时候,最好能避免在病友内。
在生育力方面,非活动期的炎症性肠病并不会减少妊娠的几率。在病情缓解期,绝大多数育龄女性患者是可以正常妊娠的。但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的生育力减低,原因可能与发热、腹痛、腹泻和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盆腔手术如回肠储袋肛门吻合结直肠切除术可引起盆腔疤痕和黏连,进而导致不孕。
与非炎症性肠病人群相比,有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育龄女性患者妊娠的并发症增多,发生流产、早产、静脉血栓、蛋白质营养不良风险明显增加。即使在疾病临床缓解期或轻度活动期,亦同样存在导致妊娠不良后果的潜在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育龄期炎症性肠病患者在疾病缓解期受孕与妊娠可有效降低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缓解期内怀孕与生育,才是最安全与保险。
炎症性肠病患者怀孕时对药物的注意要点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维持炎症性肠病缓解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硫嘌呤类药物、甲氨蝶呤(MTX)、沙利度胺和生物制剂等。各种药物均可能对母体、胎儿产生影响,如柳氮磺吡啶超大剂量给药时可能引发新生儿间质性肾炎,甲氨蝶呤可使自发性流产的风险大为增加。其中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关于孕妇药物安全等级划分中为X级(动物和临床试验已证实胎儿致畸作用,其风险远高于可能的收益,药物属禁忌),患者在用药期间需严格避孕,除此之外多数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是安全的。在2010年时候,欧洲炎症性肠病诊治指南就已经明确提出,CD活动期或病情加重所导致的妊娠不良事件远多于绝大部分药物本身所致的不良反应,除MTX和沙利度胺外,CD患者在妊娠期间仍需继续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对UC患者亦同样应掌握上述原则。,炎症性肠病患者妊娠期间药物治疗应咨询消化内科、产科医生,避免自行减量、换药、停药,只有更好控制炎症性肠病病情稳定,才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妊娠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妊娠初期的严重程度,妊娠前处于缓解期患者在妊娠期较少出现疾病复发。育龄期患者在疾病缓解期受孕与妊娠可有效降低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除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之外,大多数药物是安全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妊娠期间药物治疗应咨询消化内科、产科医生,避免自行减量、换药、停药,以更好控制IBD病情稳定,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
消化内科俞大夫,传播医学好科普!
欢迎您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您的点评、点赞、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