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咬手指怎么办
小歆,女孩,4岁,就读于幼儿园中班。小歆出生时,因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周岁后就由奶奶抚养,父母每星期只到奶奶家看望她一次。2岁时,小歆曾患支气管肺炎,住院半个月,以后经常感冒、咳嗽,有支气管哮喘。小歆性格较内向、胆小、不爱动,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紧张。小歆约从周岁起,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经家长阻止,虽不再吃衣角,却开始了吸吮手指、咬指甲、手指的行为。
吸吮手指是幼儿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吸吮手指的发病率为12%。有统计表明,90%的正常婴儿都有吸吮手指的行为,特别是在婴儿长牙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一般说来,幼儿到了2-3岁以后,这种吸吮手指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如果两三岁以后仍有吸吮手指的现象,并且形成习惯,那就应该被视为不良行为,必须要设法予以纠正了。
频繁吸吮手指常由不良环境或不良教育方法所致,如喂养不当、孤独、苦闷、恐惧、嫉妒、疲劳或受到成人惩罚时,婴幼儿常以吸吮手指自我安慰,长此以往则会形成习惯。吸吮手指也与性格特点如内向、焦虑特质等因素有关。有时,在幼儿身体不适时,也会通过吸吮手指来分散注意力。如果这种身体不适经常出现,就会使吸吮手指成为习惯。,有些幼儿吸吮手指的习惯是从其他小伙伴中模仿而来的。当孩子刚出现吸吮手指的毛病时,家长没有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使其逐渐成为习惯行为,这也是造成幼儿吸吮手指的一个原因。
针对小歆的问题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对其矫正时,既要有科学的方法,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还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以及参与矫正者的共同协作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矫正。具体方法有正强化法、负强化法、系统脱敏法、物理疗法。
纠正吸吮手指的不良行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耐心,不要恐吓。纠正幼儿吸吮手指行为时,家长要耐心、冷静,不要恐吓、打骂孩子,更不能使用捆绑双臂或戴指套等强制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使孩子感到痛苦、压抑及情绪不安,一有机会更想吸吮手指,而使不良行为顽固化。
2、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注意了解孩子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除了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如饥渴、冷热、睡眠)外,更要有丰富的生活。可以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其有更多的机会玩乐,还应该提供有利条件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和小伙伴一起玩,使其的生活丰富多彩。
3、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吸吮手指来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