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难以入睡怎么办
俗话说,春困秋乏。但“春困”来了,有的人却依然失眠,有的甚至患上了失眠症。那么,患了失眠症怎么办?需要吃药吗?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吗?会成瘾吗?
9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但失眠不等于失眠症。失眠症又叫失眠障碍,指对睡眠数量或质量不满意,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早醒;每周至少3晚出现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伴有主观痛苦或影响社会功能。失眠症的发生往往和各种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工业社会人群的失眠症患病率为10%~30%,明显高于狩猎采集部落人群的2%。
应对失眠症,离不开正确的处理方法、科学的用药方法。
处理方法要正确
★睡眠卫生教育
尽量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品,避免太咸或蒜味重的食物,晚餐不易进食过饱。有研究发现,早起的人吃水果和蔬菜要多得多,主要是喝水,不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而“夜猫子”则多为高脂肪饮食,吃大量的肉类、较少的水果,并饮用大量含糖饮料。,应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猫头鹰”的睡眠模式,改善生活质量。晚饭后,避免大量饮水,在睡前3小时内尽量避免进食。
至少睡前2小时不从事可能会引起机体过度兴奋和刺激的活动或体育锻炼。床只能用来睡觉,不能在床上从事其他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玩iPad等。电子产品会发出蓝光,抑制睡眠激素褪黑素的产生。有研究发现,视神经细胞只要受到8分钟蓝光的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1小时。
美国一项涉及超过2000人的睡眠数据调查结果发现,78%的人在睡前一直玩手机到入睡,这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的应用程序是短视频APP。因为刷小视频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给我们带来兴奋和愉悦的感觉。
床垫宜相对坚实,不要过度松软塌陷。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个舒适的枕头,枕高约10厘米为宜。卧室温度保持在15.6~20℃。
白天尽量不睡觉,如老年人或有长期午睡习惯的,可以午睡20~30分钟。午睡的最佳时间段是下午1:00—3:00。吃完午饭立马就午睡不可取,餐后20分钟左右再午睡。
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时间以白天为宜。运动量因人而异,一般应在30分钟以上。最好每天坚持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快走、慢跑。中老年人运动后心率加年龄不应超过170。
★睡眠限制
这是一种旨在限制在床上的时间(即睡眠窗口),使之尽可能接近实际睡眠时间的方法,能增强体内稳态睡眠的驱力。通过调整,在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内逐渐增加该睡眠窗口,直到达到最佳睡眠时间为止。换句话说,保持较高的睡眠效率,即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应在90%以上。
★刺激控制
旨在加强床和卧室、睡眠之间的联系并重新建立固定的睡眠—觉醒时间表仅在有睡意时上床,若20分钟不能入睡,即需起床,去客厅或书房,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较为乏味或不太有情感起伏的书;有较为规律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放松训练
如进行性肌肉放松、冥想等,旨在减少自动唤起肌肉紧张和干扰睡眠的侵入性思想。大多数放松训练最初需要一些专业指导,并需要数周的日常练习。
★认知治疗
主要是减少对睡眠的过度担忧,使失眠与其导致后果的错误观念得以重构。这需要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加以指导。
常见的错误认知有以下几个。
误区1
“我一直担心慢性失眠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真相目前没有证据证实任何人死于缺乏睡眠。过度担心失眠可以引起比睡眠丧失对身体更大的危害。
误区2
“我每天晚上必须睡够8小时。”
真相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并不一样,就像饭量,没有每个人都要遵守的“金标准”。不要过于纠结睡眠的时长,否则会增加焦虑、使失眠持续存在;睡得太多也是浪费时间,有些效率高的人实际是“睡眠短者”。
误区3
“我已失去对睡眠的控制。”
真相越是想控制睡眠,越是难以控制。如果不想去控制睡眠,抱着“睡得着最好,睡不着拉倒”的态度,入睡会更容易。
★矛盾意向技术
指导患者在床上努力保持清醒状态,而不是去努力入睡;这样可以让患者更放松,无必须入睡的压力,这反而使患者快速入睡。
服用药物有讲究
如果以上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就需要药物治疗。给药原则按需、间断、足量。每周服药3~5天,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需长期治疗的患者宜按需服药,即预期入睡困难时,宜上床前5~10分钟服用;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早醒且无法入睡时服用(仅适合使用短半衰期的药物);当第二天白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可以睡前服用。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抗郁药,不能采用间歇疗程的方法。
选药一般顺序
1.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不是传统的“安眠药”)的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即”Z“字头的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扎兰普隆等。
2.其他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即传统的安定类药物,如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
3.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多塞平等。这些药物,除了传统的安定类药物外,多不具有成瘾性。
✦
✦
今天的科普知识你觉得有帮助吗?
如果你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科普话题,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文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心身障碍科主任医师 沈鑫华
编辑刘洋 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