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迷信怎么办
“复旦女博士劈腿四男,已婚硕导为其送房送车送论文”的新闻已经过去几天了。很多人都想不通,一个相貌普通的女性是如何把四个男人玩于掌股之间的?那位有妻儿的硕导甚至为其自杀?
通常对这样的社会新闻我都是看过即忘,不会当回事。后来联想到前两天我接受了一个电话采访,关于有些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被保健品所骗的话题,仔细一想,这两件事其实是有着共同的内在原因啊。
人是情感动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正是人们对于社交与尊重方面的需求,甚至是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啊。
人们渴望得到爱情、友情等情感方面的关注,以及别人对自己社会地位、身份、能力等方面的尊重与认可。而那些骗子正是深谙此道,牢牢地抓住了某些人的心理,对方渴望什么,那就“给予”他什么。对方渴望情感的联接,那就多去“关心”、“同情”、“鼓励”与之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对方会就感觉“啊!TA怎么这么理解我!,真是知音啊!”被欺骗的一方,正是由于这些需求得到满足,而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
接受这个电话采访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的渠道让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儿女了解到保健品相关的情况,让大家少上这些虚假产品的当。所以下面重点说说这个采访吧。
去年的时候,我曾经在某平台上写过一篇问答,讲述我自己几年前曾在保健品公司工作的经历,分析虚假保健品坑害老年人的套路。
其实在保健品公司上班时间很短,也不是做销售,但整个销售流程还是比较清楚的。每天上班的时候看着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保健品成堆成堆地买,病痛却并没有得到治疗或缓解。我后来实在是忍受不了每天对着老人家们撒谎,辞职走了。
电话采访时,对方提到一个案例,几年前的新闻了,一位留洋博士发现自己独自在国内生活的老父亲沉迷于保健品,所退休工资,儿女给的钱都花在了保健品上,甚至已经“走火入魔”了,还跟亲戚朋友借钱去买保健品,严重影响到了老人家的日常生活,也对亲戚朋友造成了不少困扰。
博士想了很多办法来劝阻父亲,比如把产品送去检测让父亲知道那些产品里的成份功效跟宣传不符、找到自己在国内了解相关情况的朋友去劝说……,采取了很多措施,就是想告诉自己的父亲,这个东西根本没有什么效果,不要相信那些夸大的、不实的宣传。他父亲根本不听,依旧不停地买。
对方又问我“您的父母相信保健品吗?他们对保健品持什么样的态度?”
我说,我父母不迷信保健品。我父亲对此的认识是既然这个东西(保健品)疗效这么好,医院、医生们为什么不给病人用呢?能够给医院带来效益,又能够治好病人的病,两全齐美的事情,医院为什么这么傻?不进这个东西呢?
但现实却是,如果你接触过保健品行业你就会发现,有很多老人,像着了魔一样,没钱借钱也要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甚至为此倾家荡产。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人们如此迷信保健品呢?
我在回答里曾经分析过,大致是三种原因
一是身体的原因。
人上年纪以后,身体机能下降,各种疾病会越来越多,这本是正常的衰老过程。病痛是很折磨人的,每个人都希望解除这种痛苦,很多求医无果的老人可能就会寄希望于保健品。
二是安慰剂效应。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保健品销售员会不断地向你暗示其产品效果;二是身边某些对保健品深信不疑的老年人的鼓励、宣传;三是自我的心理暗示。前面两种情况又会不断地强化老人的自我暗示,让他们坚信保健品的功效。
三是情感需求。
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其实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向外的,一种是向内的。
向外是渴望子女的关爱。这种情况很多,有些是因为儿女不在身边,有些是老伴去世了,儿女也各自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多时间陪伴老人。大家知道,中国的老年人,似乎除了广场舞外,业余的兴趣爱好好像并不多,所以很多老人会感觉特别孤独。而参加保健品公司的各种讲座、活动,老人们除了得到销售人员的各种“关心”,也能够跟其他老人互动,这让老人们渴望关爱的心理得到满足。
向内则是老年人出于对子女的爱。害怕自己生病了给子女添麻烦,所以希望自己身体健康,不让儿女担心。
大致说来老年人把健康寄托于保健品是出于上述三种原因。尤其是第三种,也就是情感需求应该说是最最主要的原因。
我记得当时接触到的很多老年人,并不是没知识、没文化的,甚至正相反好多老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有老人退休之前曾是市里重点中学的校长,有老人本身在退休之前就是医院里的医生、护士……
按常理来说,我们会相信那些在医院工作过的老年人比其他老人更懂得保健品里各种门道,但为什么他们仍然会沉迷于此?我还遇到过不少老人家说,其实心里明白这些保健品用处并不大,“吃不死人,但也治不好病”,为什么还要买?正是因为情感需要!
保健品公司的营销策略里,其实最狠的一招是什么?就是打情感牌。
对那些独居的或者缺少儿女关爱的老人,隔三差五地去看望、时不时地给他们买点牛奶、送点营养品之类的……时常陪他们聊天。
会聊天、会“关爱”老人的销售员能做到什么程度?会让老人特别感动,感觉自己的儿女都不如这些孩子(保健品销售人员)会关心人,时间长了有些老人会真的把这些销售员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会因为得到了“关心”而觉得不好意思,不断地买保健品。甚至有些老人会主动问给自己提供一对一服务的销售员“这个月你完成销售任务了没有啊?要不要我再买点啥?”
所以,说到底,这些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量都是情感需求。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家里的老人沉迷于保健品无法自拔,做儿女的应该怎么办?
作为儿女肯定是希望父母认识到那些虚假保健品的真面目,避免损失了金钱也治不好病。
如何应对呢?通常也是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中毒不深”
老人们头脑比较清醒,通过引导能够正确认识保健品。有些老年人,你只要多给他们看近年来虚假保健品欺骗老年人钱财的各种新闻报道等,他们可能会幡然醒悟,从此远离这类东西。至于这一些的案例嘛,几乎每年的“315晚会”上都有,网络上也找得到非常多的相关新闻、视频、资料等等。
第二种冥顽不化
有些老人,他们对保健品的认知与儿女们完全不同,劝说根本没有用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甚至能够跟儿女们“坐而论道”,无论你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都听不进去,他们会认为儿女根本不理解自己,怎么办?
我有位好友的母亲就是这样的,阿姨退休前在医院药房工作。这两年阿姨把家里很多角落都堆满了各种保健品。
于是有一回好友希望我去劝轻她妈。我跟阿姨聊天中发现,一旦我要把话题往保健品方面转移,老人马上就会主动说自己其实很明白里面的各种潜规则。虽然每次都去听课,但自己是有自制力的,该买的买,不该买的绝对不买。结果我根本插不进话去。
后来我又了解到,阿姨买保健品花的全是自己的退休工资,并不高,倒也没有影响到她和老伴的日常生活,因为平常老俩口开销是用好友父亲的退休工资。
于是我跟好友说,既然这样,那就先由着老人家随心去玩吧,反正她那退休工资并不高,家里生活也没负担,只要阿姨高兴,花点钱也就让好她花吧,只是多留心阿姨买回的那些“产品”,防止老人乱吃就好了。
第三种情愿受骗
有些老人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什么都明白,也知道家里堆成小山的保健品根本没用,甚至是光买不吃。这一类的老人,便是真正出于情感需求的目的,自觉自愿地在受骗啊。
前面讲过,老人这种情感需求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老人向内的需求,渴望被关心、被重视;二是向外的需求,渴望去爱别人,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遇到这样的老人,做儿女的又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看看保健品销售员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不把自己当成保健品销售员一样去对待家里的老人呢?陪伴、嘘寒问暖,让老人感觉自己对家庭、对儿女很重要,很有价值。
做儿女的可以和老人多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做什么,不要因为年龄、身体、健康等原因一味地阻止,尽可能地满足老人,让他们有点事情做,让他们继续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光发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当他们的情感有所寄托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把希望完全放在保健品上。
而老人们自身呢,也可以与时俱进,主动去找事情做,保持一种“独立性”。比如我妈喜欢种菜,楼下开僻了一小块地,种着四季时令蔬菜,整天干劲十足,忙得不亦乐乎。而我爸呢,则喜欢看看新闻、逛逛街,跟老朋友坐坐茶馆,聊聊天。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最好的老年生活应该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希望所有的老人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