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出决定怎么办
晚上吃什么?
假期去哪里玩?
提交哪个方案给老板?
我们每天要做的决定太多了,小到饭点到了,吃什么,大到未来几年自己的人生规划。
有的人能够很快做出决定,有的人觉得这个也行,那个也行,很难做出选择。
如果你也时常觉得难以抉择,我建议可以看看《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这本书。
作者出口治明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年过60岁的时候,还与一位忘年交合伙人一起创业,成立了日本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给人留下了“很有决断力”的印象。
在《当机立断》这本书中,出口治明分享了一些有用的、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做决定的方法,可以借鉴一下。
一 为什么我们难以做到迅速做决定,即使做了决定,也未必是对的选择?
我们难以快速做决定的根源,就在于“欠缺思考能力”、“杂念太多”和“难以舍弃”。
01 思考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文化中,集体主义不注重个人的思考能力。
我们的父母随大流,也要求孩子随大流。
我们的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获取,不在乎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能够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的人很少。
不要说独立思考,连经常思考的人也很少。
于是,生活中和工作上遇到问题,我们很难做出决定。
往往希望由别人来做决定、自己做决定时很有压力、自己做了决定又常常怀疑是否正确。
,时代在快速变化,科技在迅速发展,越来越需要我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快速做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获得反馈,修正想法。
02 杂念太多
我们无法当机立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杂念太多。
举个例子,你写了一个产品的文案,必须从很多版本中选出来一个给老板过目。,很难做出决定。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
这样的方案,老板喜欢吗?
上回提交的文案,被老板否决了,这次不知道行不行啊?
这个文案套的之前成功的文案的模板,应该可以通过吧?
这些想法,都是杂念。
如果要选择哪个文案比较好的话,应该要单纯的考虑哪个版本的影响力更大,市场反应和老板的想法无关,也与过去成功与否无关。
这个过程,是将“做出决定”和“使决定被接受”这两个过程混合在一起。你想后面的过程越多,就难以快速做出选择。
这就像,你做两件事会比只专注做一件事,更花费时间的道理一样。
要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然后再想办法让老板接受文案,这两个步骤区分开来,做决定才能快起来。
03难以舍弃
很多时候,“无法做选择”是由于我们的贪心,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无法舍弃。
做决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取和舍的过程。与工作目标相关的就“取”,与工作目标无关的就“舍”。
快速做出决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明白会失去什么,又会得到什么。有舍必有得,唯一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在具体的工作场景和目标下,如何做出最佳的选择。
二 如何当机立断,做出好决定
01客观的做出决定的基本方法就是,用“数字、事实、逻辑”思考。
知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就在于他们面对问题的时候,善于收集数据、与事实为友,并有逻辑的进行分析。
用数字,而不是文字思考问题。
假如你的老板让你在半天时间内,给新产品报个价。
你和老板说,这个时间太短,恐怕完不成。
老板可能觉得你这是不想做。
,如果你说“老板,你看,平时产品报价我需要2天时间,需要和产品部的人,确认产品结构,还要和采购部的人,确认材料成本,然后我才能计算价格,如果半天就要报出价格,恐怕报价不会很准确。您看,这个事怎么办?”
老板可能就明白了,确实这个要求不合理,保质还是求快,需要取舍。
这就是数字的力量,胜过你千百字的解释,还不被人所理解。
数字的力量受它的准确性的影响,第一手的原始数据肯定要比二手的数据,更可靠、更准确。还有一点就是,在某些情况下,数字本身无法说明什么,我们还需要做纵横对比。
就比如说,公司今年的利润是1000万,光看这个数字说明不了什么,还要和今年的收入比较,得出利润率。
这个利润率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需要和公司的历史利润率进行比较,,也要和行业平均值进行对比,这才能看出来公司业绩到底是在增长还是下降。
事实,能够从数字或数据中推导出来的客观事实。
举个云雨伞的例子,天上有乌云,可能要下雨,出门还是带把伞吧。
这一句话中,有事实,有观点,还有行动。“天上有乌云”是事实,“可能要下雨”是观点,“出门要带伞”是行动。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事实”和“观点”混淆。
区分事实和观点,才能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一个人说,这件衣服的价格很便宜。这不是事实,这是Ta的观点。,换个说法,一个人说,这件衣服平时1500块,双十一才900块,现在买很便宜。这就变成了事实。
逻辑,是将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
在《金字塔原理》中,芭芭拉详细阐述了构成金字塔的纵向逻辑和横向逻辑。纵向逻辑是指清晰的因果关系,即“因为,所以”。横向逻辑即,是指总分关系,没有遗漏和重复。
如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一方面我们需要变换立场,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数字和事实,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同事或朋友等不了解情况的人,帮助我们看看有没有逻辑漏洞。
防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
02 边实施边完成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抱着完美主义的心态来做决定,就很难快速的做出一个好的决定。工作中的变化很多,更实际的做法是,有了7、8分把握之后,就开始执行。
在做的过程中,对进展不顺利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正,边实施边改善不足之处。
边实施边完成的一个附带效果就是,很有可能会意外得提前知道决定的效果。
因为很多事情,空想是没有用的,只有一步一步做下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看到未来的结果。
03 相信直觉
如果经过了“数据、实施、逻辑”的过程,还是难以做出决定,就需要一点直觉的帮助了。
这里的直觉,并不是让你乱猜。而是利用大脑自带的搜索能力,从以往的人生经验和知识中,瞬间找到一种答案。
因为这个过程太快了,我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控制,所以,就被人们称之为直觉。
举个例子,你很可能在第一次见一个人的时候,就觉得Ta人不错,这个用逻辑解释不了。
其实是大脑把你平时的喜好和从对方身上捕捉到的信息,进行了快速匹配。说不出来为什么,你就觉得,对方好像人不错。
直觉实际上取决于,一个人以前的积累。根据权威脑专家池谷裕二的观点,人们积累的经验越是丰富,直觉的准确度就越高。
直觉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大脑已经处理了大量的信息。
出口治名给我们锻炼直觉的建议是旅行、读书、多认识不同背景的人。
三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如何建立起团队做决定的规则。
战国时,魏国的第一任国君魏斯,和老师田子方一块喝酒,有宫廷乐队在一旁伴奏。魏斯说“音乐似乎有点不和谐。”田子方笑着说“作为一个君主,你只需要了解乐师就可以了,不必了解音乐。现在你了解音乐,恐怕就会忽视了解乐师。”魏斯醍醐灌顶。
这个小典故对于今天的管理者来说,仍具有启发意义。
如果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事必躬亲,工作中的大小事情都由自己来决策,势必会导致员工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养成依赖别人决定的习惯。
,因为关注的事情过去细微,也会让管理者无法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管理团队。
01 在团队中推广“数字、事实、逻辑”的思考方式,
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重复。同样,要把“不能做决定的人”变成“能做决定的人”,管理者需要反复说明“数组、事实、逻辑”的思考方式,将其贯穿到员工的行动中去。
有时简单的重复还不够,需要讲行为方针制度化,变成公司宗旨的一部分。
公司期待员工养成用“数字、事实、逻辑”思考问题的习惯,就要打造出鼓励动脑思考的环境。
02 不给出答案,分享思考过程
要在团队中养成思考的习惯,作为管理者就不能轻易告诉员工问题的答案。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管理者可以通过之前的案例,向员工说明做决定的思维过程。
不给出答案,而是分享思维的过程,更能帮助员工培养做决定的能力。
03 定下范围,让员工做决定
在公司中,管理者对于全局有更好的把握,而员工更了解一线工作中的细节。
,在员工的职责范围内,管理者应充分下放做决定的权力。
因为决定的是员工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即使决策错误,也不会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
,管理者应该允许员工犯错,在错误中成长,在失败中成功。
有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避免错误,而丧失决断力。
软银公司的总裁孙正义,总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投资和收购的决策,这与他平时就不断思考,专注于工作目标有关。
如果你还在为工作中的决策苦恼,从现在开始,就试着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摒弃多余的想法,专注于眼前的目标,用数字、事实、逻辑来分析遇到的问题。
相信不久,你就会发现,快速做出决定并不是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