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了父母怎么办

奇闻异事 2023-10-30 05:28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谁都希望,祖父母、父母一直在身边,为自己遮风挡雨。可是亲人终归会老去,无法挽留。

送走上一代,培育下一代,过好自己这一代,是人生的使命。

当亲人临终的时候,晚辈习惯性哭哭啼啼,或者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忽然觉得,内心被掏空了,这是无法接受的事实。

其实,我们要有顺其自然的智慧,主动送别亲人,尽量让逝去的人,走得安详。

01

第一,完成亲人的心愿,不留遗憾。

普陀山的詹导游,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他接到一位粉丝的消息,要带大概还有三个月寿命的亲人来旅行,时间是三天。

粉丝说“亲人多次在网络上,看到詹导游的讲解,很佩服,早就萌生了见一面的想法。”

三天的行程,匆匆忙忙,亲人的心愿满足了。

再后来,导游收到消息,粉丝的亲人过世了,真诚地表达“谢谢”。

有这样几句歌词“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没有时间,有了时间的时候却没有钱。”

人这一生,有太多的阴差阳错,导致小小的心愿,都无法完成。如果亲人即将离开了,晚辈要问一问,并且力所能及地满足他的心愿。

去看一段风景;等待一个几年不见的老友、晚辈、亲戚;和曾经爱过的人,再聊几句,告别一次;去老家看看,回一次娘家......交代某些重要的事情。

按照亲人的想法,你积极去做,经历过了,你也少了一份愧疚。

其实,在满足亲人心愿的时候,是家人陪伴的时候,是一份最好的孝心。

不管工作有多忙,挤一挤,时间总是有的。耽误了赚钱,也没有关系,毕竟钱赚不完,而亲情却在某个时间,会完结。

有一个词语叫“临终关怀”。主要体现在身体、心灵、道业三个方面。通过系列的互动,能够提升晚辈的价值观,坚强老人的痛苦。希望年轻人能够做到。

02

第二,家人一起商议老人的后事,尽量体面。

记得我的伯母过世之前,患了癌症。

医生拉着堂哥的手,说“治愈的机会几乎没有了,要做好思想准备了。来,签个字吧。”

听了医生的话,堂哥浑身在抖动,整个人都蒙了。

还好,及时有亲戚赶到,让堂哥忍住悲痛,及时联系老家的村民,准备办后事。

按照习俗,老人过世之后,要选择墓地、请长辈到场做主、联系在外的亲戚来送别、白喜事的举办、大家庭财产的分配、追悼会的举行、亲人的另一半如何安排......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年轻人一直愣着,亲人一旦过世,就会兵荒马乱,从而导致丧事办理不顺畅。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把亲人从城里带回老家,都有很大的困难。

最可悲的是,亲人尸骨未寒,兄弟姐妹就因为财产分配的问题,吵起来了。显然是之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对亲人的遗嘱也没有理解。

办理体面的丧事,不是花很多钱,而是“有条不紊”四个字。

千万不要在亲人过世之后,给外人看笑话,这样的话,大家庭就真的散了,子孙也会寒心。

03

第三,想办法减轻亲人的痛苦,科学送别。

鲁迅先生小时候,住在绍兴,祖父过世后,父亲周伯宜又一病不起。

当地的医生说,这是肺病;有人说,是鼓胀。开的药方,也大不一样,还看不懂。

有的医生,为了赚钱,故意开生僻的药品,导致鲁迅到处去寻找,花钱花时间。

“平地木十株”这味药,在绍兴 很难买到。经过书本查找,找药店老板认证,这是山里的一种小树。

父亲即将过世时,鲁迅听从当地的衍太太的建议,反复“喊魂”。

后来,鲁迅学医,发现自己对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父亲已经不能言语了,可以听到呼喊,因而更加痛苦。

现如今,我们进入了科技时代,不要总是相信老一辈的习俗,尤其是要舍去“迷信”的做法,把亲人的病痛,当成“巫术”来对待。

人间没有妖魔鬼怪,如果有,那是人们描绘出来的。

就像鲁迅在文章里写的“描神画鬼,毫无对证......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睛,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多年前,我的老家,年轻人把即将过世的老人,放在堂屋里,身体下面垫着稻草。就显得很愚昧,是对老人极大的不尊重。现在,习俗被毁掉了,算是一件幸运的事。

听从医嘱,积极治疗,尽量让老人健康一些。就算得了不治之症,也可以控制身体的痛苦,让心态变得阳光一些。

04

俗话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与其悲伤到不能自已,还不如从容去应对。让亲人的离开,有静美的画面,不至于太狼狈。

,当亲人过世之后,我们要继承其精神,和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关照家里其他的老人。家庭的和睦,才是告慰天堂里的老人的最好礼物。

处理好了亲人的时光,就留下了好家风,给自己的内心多了一份宁静。

,愿天下老人,长命富贵,子孙兴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