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食品有问题怎么办
“年轻人为何抵触体检?”话题近期在网络引起热议。有网友直言,抵触体检,原因是害怕翻开体检报告,发现多项指标亮起“异常”红灯,心里咯噔一下,甚至可能引起长期的担心忧虑。
,检不检问题都存在,与其心存抵触,不如坦然面对,而且尽早发现“异常”,有利于尽早采取应对措施。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体检报告中常见的“异常”,分析哪些需要紧急对待,哪些可以继续观察,以及如何改善。
十大健康“雷区”
根据去年年底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男性女性排名前十位的“异常”体征是
可以看出,血脂异常、脂肪肝、甲状腺结节、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幽门螺杆菌阳性等是男性和女性体检报告中较常见的共性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怎么办?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通过抽血化验发现的,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脂蛋白代谢异常疾病,患病率在成年人中达40%左右。
血脂异常与其他心血管风险相互作用,会导致动脉粥状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如果出现这项“异常”,首要应对措施是生活方式干预。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补充植物固醇和可溶性纤维,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少盐,在医生建议下服用药物。
脂肪肝
脂肪肝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肝病。当人体摄入过多高糖、高油脂食物,造成肝脏内脂肪堆积,或者平时喜欢大量喝酒,肝脏忙于代谢酒精,大量脂肪无法代谢,脂肪肝就会找上门。
脂肪肝在演变成肝硬化前,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实现逆转。所以,如果你的体检报告中出现这项“异常”,要做的同样是调整饮食习惯,戒酒、多吃优质蛋白、坚持运动,最好每半年体检一次。
甲状腺结节
结节是通过CT或B超发现的一些小病变。结节的检出率很高,常见的有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90%以上的结节都是良性的,所以即使检查出有结节也不必过于忧虑。
甲状腺结节如果大于1cm,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是良性结节,在平时生活中密切观察其大小和形态上变化,并定期复查即可。如果体检报告提示,怀疑是恶性结节,就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进行下一步治疗。
骨量减少/骨质疏松
这一指标“异常”,并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如果出现脆性骨折,后果很严重,不但行动受限,影响生命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人体的骨量会随衰老而减少,40岁后就应该关注骨密度。不过,有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骨量减少,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比如过度减肥、吃得过咸、营养不良、不爱运动、吸烟饮酒等。
如果体检报告只是显示骨量减少,可以通过加强锻炼,提升钙、维生素D摄入,加以缓解。如果存在骨质疏松,要引起高度注意,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疾病,需要遵医嘱进行治疗改善。
幽门螺杆菌阳性
很多人听到幽门螺杆菌很紧张,因为它容易传染给身边人,还可能引发胃炎等疾病,增加未来患胃癌的风险。
不过,也无需过度紧张,目前临床上已经有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办法,比如四联疗法,在规范的14天疗程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成功率约为90%~95%。
只要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不管有没有症状都需要进行治疗。有的牙膏号称具有抗幽功效,实际并不是,所以不要片面相信市场上的抗幽产品,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除了以上共性问题,体检报告中还经常出现下面这些“异常”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经常出现在体检报告中,这是一种病吗?其实,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成年人窦性心律范围是60次到100次/分钟,受人体活动和情绪变化影响,心律可能会增加,达到120次甚至130次/分钟。
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需要额外到医院就诊,只需定期体检。
乳腺增生
很多女性在体检中会发现有乳腺增生问题。生理性乳腺增生,主要与内分泌紊乱以及不良情绪有关,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乳房胀痛。病理性乳腺增生的疼痛一般是持续性疼痛,没有周期,且有癌变的风险。
体检发现有乳腺增生,建议进一步排查病理性乳腺增生的可能。生理性乳腺增生无需治疗,可通过自我调节自行消解。
卵巢囊肿
体检报告中还经常出现各种囊肿,如卵巢囊肿、肝囊肿、肾囊肿,女性经常检出的是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的一般是与月经周期有关,不需要处理,病理性卵巢囊肿大小会超过5cm,并伴随相应症状,如腰疼,此时需要去医院进一步就诊。
血尿酸
很多人体检报告上,尿酸一栏常常会有一个“↑”符号,这说明尿酸浓度偏高。高尿酸血症既有有症状的,比如痛风,也有无症状的。
高尿酸会引发肾脏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等。
出现这一“异常”,一方面要在医生指导下,量身定制“个体化”降尿酸方案,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少吃动物内脏、海鲜、火锅、啤酒等高嘌呤食物,每天饮水2000ml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体检仅是提前发现身体的危险因素,提示风险,并不作为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方式,所以如果体检报告出现“异常”,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患有某种疾病,而是需要重复检测,或需要其他辅助检测项目,共同判定。
通过以上“异常”的分析,可以看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坚持管住嘴、迈开腿,以后体检就能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安心。
秋风起,蟹黄肥,吃螃蟹要注意这些
又到了吃螃蟹的时候,今年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阳澄湖、太湖等主要产区的大闸蟹蜕壳延缓,所以螃蟹比以往更晚进入人们的餐桌。
螃蟹要注意“六不吃”
不吃蟹腮,这是蟹的呼吸器官,用来过滤水中的脏东西,非常不干净;
不吃蟹心,螃蟹本身性寒,蟹心为螃蟹各部位中较为寒凉的部位,不建议食用;
不吃蟹胃,蟹黄中一个三角形小包,就是蟹胃,里面有很多排泄物,包含细菌和有害物质;
不吃蟹肠,蟹黄中的明显黑线就是蟹肠,一直延伸到蟹脐,里面也有很多排泄物;
不吃死蟹,死蟹体内有大量寄生细菌,即使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
不吃生蟹,生蟹体内含有各种病源微生物,吃生蟹极易诱发寄生虫病。这两天就有小伙因被螃蟹夹手,反咬一口后患肺吸虫病,登上微博热搜。
,螃蟹不要与柿子一起吃,因为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遇到蟹肉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反应。茶水中也含有鞣酸,所以吃螃蟹前后也最好不要喝茶。
螃蟹性寒,不宜多吃,吃螃蟹时避免食用寒凉食物,烹饪时可以适当加入紫苏、生姜佐食。
(综合自健康中国、人民日报客户端、科普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278期
本期编辑
陶稳 成露
(关注
工人日报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