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旱怎么办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这个青衣女子是黄帝的女儿,禿头无发,常穿青色的衣裳,所居之处天不下雨。在蚩尤作兵伐黄帝的战争中,黄帝命应龙蓄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刮起了暴风雨,这时黄帝搬出了他的女儿女魃,止住了暴雨,蚩尤大败,被黄帝所杀。女魃尽管在作战中立了功,但由于她所在的地方滴雨不至,灾祸连年,黄帝便下令把她安置在赤水之北。但女魃是个不安分的家伙,常四处逃窜活动,只要她出行,所过之处便大旱。
《神异经》也提到了旱魃的危害“南方有人长二三尺,其目在顶上,行走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诗经》也写到了旱魃带来的灾难“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这是古人历经干旱留下的沉痛经验,对天灾无从解释,便有了旱魃作祟之说。
宋代的志怪笔记《夷坚志》记载,有一个叫刘子昂的人娶了妾,有道士见刘子昂脸上有妖气,便断定他娶的妾不是人,刘子昂不信,道士就来到刘府,让人挑了十几担水,倒在院子里,院里都是水,唯有一个角落“水至即干”,在此处挖掘,发现“巨尸偃然于地”,该尸“僵而不损”,这就是旱魃,刘子昂定睛细看,不是别人,正是新娶的妾。
干旱是因为缺水,而僵尸的吸水功能,使之与旱魃联系起来。百姓认为旱魃借了僵尸的身子,袁枚《子不语》则认为僵尸年深日久就会变成魃,所谓“天应旱,则山川之气凝结而成”。僵尸的出现带来大旱,只要找到该尸,将其毁坏,就能扭转旱情。谢肇淛《五杂俎》载“燕齐之地,四五月间常苦不雨,土人谓有魃鬼在地中,必掘出,鞭而焚之,方雨。”这种风气在河北和山东最为猖獗,找到魃鬼要用皮鞭抽打,然后焚烧,这已然成为一种求雨的仪式,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时代,气候的变化最能牵动人心,乃至改易风俗。
,并非所有的僵尸都是旱魃,寻找旱魃也是技术活,于慎行《谷山笔麈》载“北方风俗,每遇大旱,以火照新葬坟,如有光焰,往掘,死人有白毛遍体,即是旱魃,椎之辄雨,以此成俗,官不能禁也。”据于慎行所说,当时村野所谓之旱魃,乃指新死之尸骸而遍体生白毛者,而辨别新葬之尸是否为旱魃的方法,就是深夜用火去照坟头,如果坟上有火苗出现,坟里埋的就是旱魃,这为寻找旱魃提供了理论基础。现在来看,这则记载应看作是当时的民俗志,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的风气。
后来,这种风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张岱《石匮书》载“济南之俗,天旱则恶少年相聚,发冢暴尸,名曰‘打魃’。”打魃已经成为一种陋俗,每逢大旱,乡间恶少便纠集同伙开掘坟墓,以“打魃”为名,实则是为了盗墓,发不义之财,由此引发的纠纷与诉讼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