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美国为什么不直接介入国共内战?
奇事网网摘要网站奇事网小编据网络最新关于“解密美国为什么不直接介入国共内战?【图文】”资料整理发布相关内容!
美国在援助国民党打内战时态度并不积极。其原因何在?不少人认为是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抗战时期的美械装备所致,还有一支声音认为,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小瞧,导致它在提供援助时有些“手软”杀鸡焉用牛刀?一份刚刚公开的绝密档案打翻了所有这一切推断。
美国政府眼中的国共军事力量
一份编号为OIRRe-portNo.4387、当时标署为“秘密”的文件《国务院关于支配中共军队规模主要因素的报告(1947年6月25日)》表明美国情报机构在国、共两方的军事实力方面,掌握了相当翔实的一手数据,作为“局外人”,对这场战争的了解超过了多数“局内人”,将全盘局势尽收眼底。隔岸观火,既不干己事,则看得透彻。
美国比国民政府更早意识到了中共军队扩张的程度,1945、1946两年的关键性扩张,使得从1947年开始,中共具备了采取全面攻势的条件,并已经在采取这种攻势。
美国政府的论点是在人口密集的中国,“不是可以募集到的人力资源,而是可以得到的军火和供应是共产党军队扩充的支配性因素。”与此,美国还预计1947年7月到1948年7月期间,可预见的扩张可能不会超过目前近100万军队的三分之一。
导致这个结论的原因不是单一的。第一,在满洲缴获的日本弹药存货消耗殆尽之后,获得弹药补给将日益变成一个难题。
第二,共产党区域,尤其是华北的粮食供应短缺也成为制约因素。
上述结论意味着尽管到目前为止,共产党军队在数量上仍然处于劣势,但扩张已经结束,枪声已经打响,一场全国性的、决定生死的战争已经展开,这场战争的结局将是你死或者我活,没有中间道路。既然大战在前,不可避免,此时的美国必须要做出一个判断,这判断立足于双方军事力量、作战能力的对比之上。
该报告认为“共产党军队的扩充与国民党军力的下降有着直接关联。”国民党节节败退带来的后果将是共产党军队势力的进一步增强。
苏联会参战吗?
美国关心的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中国的问题会引发的一系列世界的问题——世界势力的此消彼长。正是其对自身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考虑,使其一度做出了支援国民党政府的决策;也是同样的原因,令他们在意识到国民党政府打不赢这场战斗的,改变了一贯的姿态,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更具体地说,促使美国做出这个决定的,除了对国民党政府丧失信心之外,关键性的因素只有一个苏联会不会冒着极大风险支援中国共产党打赢这场内战?
对于美国来说,只有一件事能够促使其重新掂量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问题,那就是苏联对共军的大规模援助。与此,美国也意识到,一旦美国对国民政府提供足够的武器支持以改变中国内战形势,它必须要冒苏联这个风险。
在下结论之前,美国看到的第一个事实加重了它的不安
在下结论之前,美国看到的第一个事实加重了它的不安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底,由于8月14日中苏条约的签订,苏联暂时占领了满洲。在此期间,中国国民政府试图调动军队进驻满洲从而重建中国的统治,却遭到这一地区的地方志愿军以及苏联占领当局的阻挡和延误。国民党行动的自由遭到严重限制,且满洲的港口设施拒绝提供给政府使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军队进驻满洲得到了自由行动的许可。而那次大规模日军武器的获得,则跟这一事实相关。
苏联在占领满洲国的短暂时期对共军大开方便之门,其倾向性再明显不过。对这一举动的强烈不安,促使美国政府加强情报力量,对苏联在华的一切行动给予监控,并研究其深藏其后的动机。
美国认为,苏联希望中国继续混乱
美国在获知苏联让共军拿走了绝大部分日军军火之后,又得知了苏联的几点举动他们在工业发达的满洲国拆毁了大批工厂设备,而这些被拆下来的机器大部分被运往苏联。,的可靠情报显示满洲的苏联共产党控制区域内,大量的大豆、谷物和煤炭输入了西伯利亚。对此,美国做出的结论是“苏联政策旨在将满洲变成为苏联远东提供粮食和原材料的非工业化渠道。”拆毁满洲的机器,除了供给苏联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满洲对苏联的军事威胁程度大大降低。
而美国最为关心的是苏联对中共的援助,美国对此忧心忡忡。经过了艰难的侦测,美国情报部门最终获取了一些重要的情报,这些证据表明苏联对中共的援助确有其事,但并不是如一开始预想的“无私援助”那么简单。一条哈尔滨和苏联之间的铁路已被恢复,源源不断地向苏联运送大豆、小麦、牛肉、猪肉以及皮毛,用来交换煤炭、柴油、香水、火柴、香烟和其他商品。
至于“其他商品”,美军的解释是“军事补给品”。美军绷紧了某一根神经,致力于监测在每次战役中出现的来源不明的军火。他们认为1947年中期争夺四平街的战役中共产党火力有所增强是可疑的,但得不到任何渠道的确定。整个中共内部是一块铁板,一根针也透不进去,他们无法从中安插任何一枚钉子。
这就是美国对于公共内战无动于衷的原因,苏联与美国历来不对付,所以在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没有搅合进这一滩死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