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凇泸会战文

奇闻异事 2023-12-06 16:39www.178767.com奇闻异事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战役凇泸会战【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全面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在南线,淞沪会战是中日两国之间、也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从未有过的规模空前的一场战役。

日军战前在上海地区的驻军主要是海军其中有海军陆战队约六千二百人(,在沪侨民中的在乡军人已完成编组训练的有三千六百人);有第一、第三舰队所属军舰十七艘,其中有十二艘在十日驶入黄浦江,会同原停泊淞沪的日舰共三十多艘,还在吴淞口外泊有航空母舰一艘;空军有海军航空队各种飞机一百多架。“作战主力不是那些陆战队,而是江面军舰上的重炮。”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方在十五日组成上海派遣军,又调陆军两个师团为骨干,侵占上海市区以北的大片地区。他们原来以为用这点兵力来对付一直被他们藐视的中国军队已足够了,没有料到却受到中国军队的拼死抵抗。九月上旬以后,因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又不得不增援四个师团,其中有些师团是从华北战场抽调来的,可见日军作战的重心已从华北转到南线。到十一月上旬,日军又组成第十军,用三个师团兵力投入上海地区作战。日军在这个地区的兵力增加到三十万人。但如此短视的逐次增兵,暴露出他们的严重弱点。

中国军队方面,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除卫立煌、汤恩伯部在华北外,几乎全部投入了淞沪保卫战。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军等部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共七十多万人。当时军事委员会指挥的部队约为一百八十个师,参加上海抗战的达七十三个师。国民党方面编写的战史写道“双方为争取本会战之胜利,均尽出精锐,倾力以赴。我军逐次使用步兵七十余师、炮兵五团、及有限之飞机,面对数倍优势火力之敌步兵三十余万人——(九个师团),战车百余辆,山野炮三百余门,飞机二百余架,各型舰艇数百艘——在正面二百余公里、纵深三百余公里之地域内,浴血苦战达四月。”

国民党军队中有不少爱国将士,长时间来就怀着抗日报国之心。他们在日军大举侵略面前,同仇敌忾,奋勇争先,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同优势装备的敌军拼搏,使日军陷入严重苦斗。许多地方经过反复争夺,甚至白刃格斗。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达二十五万多人,毙伤日军四万多人。东北军的第六十七军(即原王以哲军)军长吴克仁在抢渡苏州河时壮烈牺牲。第八十八师一个营在团附谢晋元、营长杨瑞符指挥下,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全军撤退,孤军奋战,坚持到十月三十日,才在英国方面劝导下退入上海公共租界。这件事,对鼓舞人心起了巨大作用,被称为“八百壮士”。

这次战役主要在上海市区以北进行。那里地势平坦,海岸线平直,北临长江,无险可守。日本军舰在长江和黄浦江中以远射程重炮猛烈轰击,陆军拥有优势的坦克和大炮,还有绝对的空中优势,以飞机轰炸扫射。中国军队几十万人密集在狭小地区内,又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伤亡十分惨重。当时担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的刘劲持在回忆文章中说到桂军在上海作战时的一次遭遇

“日军炮多威力大,视界清楚,我炮一发射即刻被制压。似知道我反攻部署,预先将坦克及炮兵机枪等火力布置好。桂军官兵不知利害,挺直身体毫无掩蔽地向敌阵猛进,拿起步枪向坦克冲锋。敌人放桂军官兵进到阵地前,即用火力前后封锁,猛烈射击。肉体挡不住子弹,又无藏身之地,桂军纷纷壮烈牺牲。后续部队急忙退却,敌人阵地则丝毫未被突破。这样,一日间桂军六个师即被击溃,损失重大,不能再战,当晚只好另派部队接防。”

白崇禧回忆道“敌人利用淞沪沿海之形势,发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之威力,以装备之优良,训练之纯熟,发挥各兵种在战场上之战力,予我军创伤甚重。”“因为制空权操于敌人,我方之陆海军之活动完全受了限制。空军更不敢白日活动,只能在夜间出袭。陆军若是白日行动,因无空军之掩护,常受敌机轰炸骚扰而前进困难。”

为什么南京政府要在如此不利环境中长时间地同日军硬拼消耗?这不仅因为沪宁地区关系它的核心利益而不愿轻易放弃,还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认为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那时九国公约会议即将召开,蒋介石仍希望多坚持几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同情和支持。他总是对英美和国联的干预寄以过多的希望。十一月一日晚,蒋介石在南翔召开师长奇事网以上将领会议说“九国公约会议,将于十一月三日在比利时首都开会。这次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作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 当时担任淞沪战线中央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回忆“我提议我们从淞沪前线转移十个师到苏嘉、吴福国防要塞工事。如是我们便能重新集结后撤的部队,以便确保有计划的撤退。”“此时蒋夫人突然从上海来到,我还记得她穿着毛皮大衣。她宣称我们若能守住上海,我记得她说十多天中国将赢得国际同情,国际联盟将帮助我们抑阻日本侵略。”“与会者只有少数人同意她的观点。蒋先生说,上海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 在敌我实力悬殊和地形不利的情况下实行如此规模的消极防御作战,事实上是不适当的。淞沪抗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还为工厂内迁等赢得了一定的时间,但这并不是南京政府的主要用意所在。而前线将士为保卫祖国的英勇作战,付出极大的牺牲,无疑是可歌可泣的。

蒋介石召开那次军事会议后,只有三天多,十一月五日清晨,日本第五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在中国军队配置薄弱的杭州湾金山卫大举登陆(金山卫中国军队大部分已移防浦东),势将从南向北切断淞沪地区中国军队的后路。上海战局急转下。陈诚回忆道当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时,他建议迅速将中国军队撤出。“委员长为争取国际声誉,令再支持三日。至十一月八日再行撤退时,部队秩序已乱,命令无法下达。” 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沦陷。

中国军队在仓促撤退时极为混乱。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其间有接到命令时已至翌晨四时,不惟毫无准备时间,而且已过其时,而其退却命令总部毫无准备,甚至部队尚未开始撤退,而各路桥梁早已破坏,以至部队无法通过。” 许多部队失去控制,原有序列无法维持,日本飞机跟踪轰炸,桥梁破坏,大军拥塞,不少重武器丢弃,形成溃退的局面。“原定计划,前方淞沪抗战,后方应在吴福线及锡澄线留置有力后续部队固守阵地,于前线退却时,拒止敌追击部队之前进,掩护我后续部队,但留置军队到达不久即调淞沪前线,钢筋水泥机枪巢的钥匙几经转手不知去向。到这个时候,退到国防工事线上的部队,在已筑的工事上打几枪就跑,花了多少人力财力的工事,竟丝毫不起作用。” 当时在上海作战的第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濂在回忆录中慨叹道“这次撤退十分混乱,以这样大的兵团,既不能进行有组织的逐次抵抗,以迟滞敌军的行动,又无鲜明的退却目标,造成各部队各自为政,拼命地向西奔窜。战场统率部,对许多部队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敌军如入无人之境。弄到这种地步,最主要的是蒋介石妄图依赖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签字国,对日本施加压力,与日本进行和谈,以谋求结束战争。”

日本把占领上海看作是个大胜利,气焰更高,野心进一步膨胀。十一月十七日,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直接受命于天皇。十二月一日,大本营决定编成华中方面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并下令攻占南京。

下令攻占南京,说明日本最高决策层在中国问题上已下更大的决心,要全面支配中国、把中国变成它实际上的殖民地。这不是一般的军事决定,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78767.com 奇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