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朝鲜战争17国联军攻不下彭德怀文
奇事网文章要介绍“朝鲜战争17国联军攻不下彭德怀(图)【图文】”,内容是奇事网小编在网络上精心整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极其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尊敬、爱戴和怀念。
一九五九年“八一”建军节前夕。
暮色沉沉,有位“秀才”求见毛泽东。
他走进“美庐”时,卫士田云玉见到他在哭。庐山上发生的这场风波,工作人员若明若暗都知道了一些。
卫士引他登上二楼。一进门,看见毛泽东的刹那,他“放声大哭”,“哭得很厉害”,腿也软了。卫士劝不住,毛主席也劝不住。他说“主席,我年轻,没经验,上当受骗了……”
也许应了“秀才闹事,十年不成”?有的秀才确实看问题敏锐深刻,风头上真能慷慨激昂,可是风向一转,便跌落下来。
不过,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氛围,何况又是面对功高如山、扭转乾坤的巨人毛泽东,秀才被迫讲了违心话或真以为错了而反戈一击,是可以理解的。
他一边流泪,一边检查,一边揭发。
毛泽东一枝接一枝吸烟,脸色凝重,却并无惊愕、震怒、义愤之类声色流泻。
自己讲的检查出来,别人讲的也揭发出来;会上谈的说一遍,会下的议论也揭
发出来……
“到了斯大林晚年”,“专横独断”,“好大喜功,偏听偏信”,“有些像铁托”。“错误只有错到底才知道转弯,一转弯就是一百八十度”……
会上是阴谋,会下这些议论算什么?当面是阴谋,背后又当何论?“万言书”是阴谋,背后的论点却脱离了对事而变成为对人的指责……算什么!
毛泽东却没有“龙颜震怒”。他只是把烟蒂用力拧熄在烟灰缸里,轻轻叹口气“唉,莫哭,莫哭了。你还年轻,要振奋精神,继续搞好工作……”
送走痛哭流涕的“秀才”,毛泽东没完没了地吸烟,没完没了地踱步。
值班卫土轻手轻脚走到办公桌旁,换上一杯新茶。他准备退出,却又顿一下步。因为毛泽东迎面踱过来了。
前几天,毛泽东也曾这么踱过来。那次,“促进派”的几位同志汇报了将近七个小时;那次,毛泽东听完汇报便没完没了地吸烟踱步;那次,毛泽东突然用一根食指按在卫士胸前第二颗纽扣上问“你知道彭德怀过去叫什么名字?他叫彭得华,要得中华。”
卫士田云玉就是由此才知道彭德怀出事了。
这次毛泽东没有用食指按卫士的纽扣。他经过卫士身边时,就像经过一片旷野,就像根本不存在这个人。毛泽东在思考问题时常会如此“目中无人”。卫士松口气,悄悄退出门外。
毛泽东喝一口龙井茶,目光从堆积桌案的简报、资料汇编以及“动态”、“情况”上一掠而过,旋即踱向窗前。
山下暑气蒸人,山上清凉世界。微风穿窗,清爽宜人,还带来植物的馨香。他胸脯起伏几下,忽然前出一句“赫鲁晓夫之后是彭德怀……”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讲出这句话,以后会上会下又讲过几次,言简意赅,反映出他的全部思考和看法。思考的起因是彭德怀的“万言书”,但思考的“落脚点”却根本不是那份“万言书”。